453 始发-《大明圣皇》
第(2/3)页
“微臣遵命。”一脸风尘仆仆,满面风霜都洗不净的郑三俊站了出来,开始侃侃而谈,给众人介绍木桂马车的情况。
经过一番巡视安排后,郑三俊可谓是对木桂马车最为了解的人,就算当初制定的徐光启都不如他,车站和马车形式以及一日奔跑路程,运输情况以及往返等,都是他一手制定的,他可是说是轨道交通之父了。
木桂马车共有四条车道,上面为了便于马儿奔跑,在作为路基的碎石上,还铺了一层沙土,而后才是枕木以及木轨,木轨上涂着厚实的桐油,盐场木轨的使用寿命,而在马车凹陷的车轮上,也有着油脂,是用来充当润滑剂的。
用来运行的马车也比较奇特,和马路上的四轮马车完全不同,车体是分成好几截的,最前面是箍着马匹的绳索皮套,皮套链接在一个露天的四轮小车上,小车有棚顶有墙壁,只有前方是开着的。
这是马车夫坐的地方,和传统的马车不同,没有了横着的轩辕,马儿只考披索链接固定着,比较自由。
当然,木轨马车的这里比普通的四轮马车宽大,可以坐两三个人,再搭载点食物水什么的。
而后面则是两个比较长,比较大的车厢,足足有马车夫的驾驶室四五倍大,而车厢更是有六个轮子。
而这车的载重,可以装在十五石粮食,两个车厢就是三十石,大概六千斤的样子,而需要马匹数量是十二。而速度的话,马匹最高冲刺速度在六十码,当然,由于拖拽着比价重的物体,肯定泡不到,一般是只能维持在三十多码的样子。
当然,距离还是没变,一百多公里。因此,大概每隔一百公里就会修建站台,用于更换马匹,而一天大概也就是跑个十二个小时,大概四百公里的样子。
而从京师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也就一千一百多公里,不过木轨肯定绕了路,不可能是直线。目前的木轨距离,大概在一千四百公里,也就是说,清晨从京师出发,白天不停换马,夜晚休息,第四天下午可以抵达西安。
至于消耗,十二匹马四天也不过是一石粮食多一点,家在着干草和青草的话,还要少一些,不到一石的样子。
相较于以前成倍的运输路途消耗,这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停了郑三俊的介绍后,朱由检眼中大放异彩,这木轨马车,绝对是一件利器啊,最关键的是身心,车夫不用时刻关注,坐在上面干着马儿跑就是了。
这是它比水泥路更让朱由检青睐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