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总要有人说出来的-《大明圣皇》
第(2/3)页
不过,等看清楚考题卷上的题目后,两人齐齐吸了口凉气,感觉牙有点酸疼。
这些题目,就没有一个正常的。策论他们不是没写过,但大多只是给一范围,让人自己发挥,比如边事、政事等。
然而考题卷上的十个题目,却写的很详细,甚至具体到了某件事情,比如朝廷占据归化城后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税法,比如商税。
每一个题目都非常明确,有具体的倒向,甚至可以说点名道姓了,而且非常切合实际,很多都是当下士林争论的热点。
麻痹,这样的题目改改怎么答?是该抨击呢,还是赞扬,亦或者就事论事?是往正方引导呢,还是往反方引导呢?
陈贞慧和陈子龙看的十分牙疼,这题目,没法答了。
隔壁教室的吴伟业也是如此,他整个人都呆傻掉了,十道题目,全都是策论,而且都是非常实际的政务军事经济问题,却没有一个关于人文或者文学性的。
吴伟业后来和钱谦益、龚鼎孽号称江左三大家,可见其在文章上的造诣,然而,面对不需要文学造诣的策论,他麻爪了。
能策论怎么写他知道,但围绕这十道题目的策论该怎么写啊???
和抓狂的吴伟业差不多,不光是知道些内幕的人,那些不知道的举子,几乎都快疯了,他们宁愿回去写十天十夜的八股文,也不愿意写三篇策论。
尤其是在考题卷的最后,特地注明了一句话,须言之有物!
言你妹的有物啊,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岂能是我们一个小小举子所能置喙的?
那是内阁大佬们要考虑的,不是我们。
很多人都想将笔一拍,就这么走人,但他们却又不舍得。眼看科举重开遥遥无期,这太学试可是最近唯一能入仕的途径,谁愿意走?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今朝廷确认,不说地方上,中央几个部门连两个侍郎都配不齐,只要自己入了官场,定能得到重用。
这么一想,更没人愿意走了,就算再怎么艰苦,在难写,也要坚持下去。
“写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