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阴阳线是何平江最擅长的领域,所以他第一个看出来,正因为他最擅长,最了解,所以才会如此的震撼。 阴线阳刻,明末时期便已经失传的一种玉雕刀法。 阴线是阴西安,阳线是阳线,阴阳线各有不同,简单来说,阴是凹线,阳是凸线,两者本质不同,一高一低,互不相容。 而罗浩,此时分明是用阴线的方式,雕刻出了阳线。 这就是传说中的阴线阳刻。 阴线阳刻,雕刻出的作品立体感更足,这样的手法,就算在古代,会的人也不多,相传是一代宗师陆子冈创作出的绝活。 陆子冈的徒弟会,但只传了几代,这种手法就彻底失传了。 今天,这种传说中的手法,竟然在罗浩手里出现? 尽管何平江之前没有见过阴线阳刻,但以他的眼力,肯定看不错,只有传说中的阴线阳刻,才能让阴线,雕刻出阳线的效果来。 很快,何平江又瞪大了眼睛。 罗浩刻刀换在了左手上,右手按住了玉料,继续雕刻。 这一次,是阳线阴刻。 阳线阴刻,做起来比阴线阳刻更难,别看名字字都一样,只是顺序不一样,但做起来,阳线阴刻至少比阴线阳刻难上好几倍。 而阳线阴刻,当年只有陆子冈会,连他的徒弟都没有学会。 罗浩连续交换双手,一个小时后,鸳鸯的身体渐渐成型,立体感十足,就好像活了一般。 罗浩停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无论是阴线阳刻,还是阳线阴刻,都是他临时突发奇想,根据天水龙马陆子冈的雕刻手法,自己推衍而来。 但他能感觉到,这样的作品虽然有突破,可还是没有达到宗师水平。 他做的,还不够。 眼下的他,距离宗师,只有一线之隔,就如同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即破。 可要是捅不破这层窗户纸,那他就达不到宗师,也就无法完成真正的宗师之作。 罗浩这一停,一闭眼,就是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后,罗浩睁开了眼睛,再次换了刻刀,这次换成了最小的刻刀。 细小的刻刀,他一点点在原料上雕琢着。 坐在另一边的陶翰铭,越看越吃惊,和刚才的何平江一样,猛的站了起来,差点没惊叫出来。 工作人员又急忙上前劝说他,几名工作人员还在那嘀咕,今天这几位顶级大师都是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老陶的浮雕?老何,罗浩跟老陶学过?” 夏大师看向何平江,何平江也是一脸茫然,罗浩此时用的刀法,分明是陶翰铭的拿手绝活,浮雕。 “我不知道!” 何平江摇着头,商信突然说道:“他没有学过,这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罗浩有没有跟陶翰铭学过玉雕,商信最为清楚。 这种事,罗浩不会隐瞒他。 自己悟出来的? 何平江与夏大师互相看了看,这种可能还真有,毕竟这是罗浩,不是其他人,是一个用几天时间,就能将他们绝活全部学走的变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