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工业的发展-《红楼之尴尬夫妻》


    第(2/3)页

    很快,这五百册就销售一空,又加印了一千册出来,还是供不应求。

    这种情况下,书局只能三番五日的去加印几百册,以供世面上的需要,又来贾府这儿找邢夫人商量,是不是再找个大点的书局合作。

    邢霜听了这话,笑道:“大点的书局倒是不必,只是我儿子最会造些机器什么的,你去求他才最合适。”

    书局的老板又去求贾琏,贾琏这边早有了机械印刷的蓝图,当即拿出来给老板看,两人一合计,干脆合作建了个大型的印刷厂出来,一来方便给自己妹妹印书,二来日后也方便未来的发展。

    这一系列带来的改变,令量产进一步的投入到了生活之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量产的好处。

    而来找贾琏的人,也因此渐渐多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印刷厂,就有了第一个织布厂,接着又是什么造伞厂,什么瓷器厂的,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这“东来客”的名气,逐渐响彻大江南北。由于第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的流行,东来客翻译的第二本诗集,一放进书店,就被人一抢而空。

    直到这第二本书,才开始有了序。看了序里的介绍,大家才知道这位“东来客”竟只是位译者。而他翻译出来的这些书,全是出自大洋彼岸的英吉利人之手。

    大家纷纷好奇起来,对于西方人会作诗写文这种事,都不大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心中的“蛮夷”,实际上也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的。

    洋货也因此渐渐火热了起来,对于大洋彼岸那边的好奇,导致民众对这些西洋之物再也不怎么排斥了,甚至还有不少死板的世家,都开始渐渐接受洋货了。

    此时贾琏推出的钢笔,终于量产成功,大批出现在市场上,并以“东来客”最爱用的笔为广告,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新的钢笔死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