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儒家的未来-《考研在秦时》
第(3/3)页
颜路沉默了半晌,端起茶抿了一口,“陆言兄,的确是路生平仅见的逸世之才。”
伏念微闭上眼睛,同样端起茶喝了一口。当他放下茶具,再睁开眼睛时,突然冒出一句:“你以为,儒家入秦之后,能可在中央书院,占据一席之地。”
让儒家壮大,这个梦想依靠小圣贤庄这种运作模式,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但陆言设计出来的中央书院,就很适合儒家。能够制定整个国家的人才选拔标准,将自身理念最大限度地辐射影响整个天下,没有比中央书院更妙的设计了。
颜路眉头一紧。他听说陆言一贯制定的考试标准,对儒家并不是很友好,以前很多儒生就吃过亏。
可见秦国迫切需要的人才,并非是儒家教育出的人才。如果要让儒家入主中央书院,其中风浪,不知道要掀得多大。
“大师兄,你想得,未免太远。”颜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看好。
不过,他却没想到,伏念的理念主张,同样非常适合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并且,如果真的让伏念带着儒家成功入主中央书院,那陆言复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会是杀伏念、灭儒。
伏念的思想,在原剧中,集中表现在,他与张良争辩关于处理墨家叛逆。
其中伏念已经表现出一种“超前”的儒家理念。
这个时候的儒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是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子同理。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那这个世界才会好。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秩序,每个人遵守各自的角色。就算是国君,你也要做好国君,你是有义务、有标准的。
而到了后世那个“三纲五常”,它就已经异化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并且它的提出者,董仲舒还将这种纲常,上升为天道一样的宇宙规律的东西。
乃至以后有那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主、父,在孔子那时,依旧有义务、有标准。到了后世,却只剩了对下的压迫,什么义务、标准,没了。
伏念支持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出现,重整社会秩序,因为有一个大秩序的世界,天下才不会乱,人们生活才能安定。
所以原剧中的墨家,在伏念眼中,他们对抗始皇帝,行为超越了臣民的界限,那就是叛逆分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