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尾声-《真桃花石帝国》


    第(3/3)页

    ......

    于是,便有了卡里姆将优素福诱进那色波城,在当晚吃下他准备的饭食后,所有的人当即昏睡不已,被他的人马以及碎叶军全部缴了械。

    在碎叶军、卡里姆的威逼下,忠于卡里姆的来自吐火罗地区已经皈依大食教的吐火罗人杀了优素福以及跟着优素福来自也门的亲信。

    事情办妥之后,则对外宣称优素福“收复”了那色波城。

    之后,卡里姆带着大约一万五千骑北上,绕过乞史城,从西线突然来到萨末鞬城下。

    后续的战斗乏善可陈,在碎叶军、吐火罗骑兵的合击下,齐亚德的三千骑兵大部被歼,包括齐亚德在内的几百人受伤被俘。

    齐亚德被擒后,孙秀荣立即对他说道:“将军,让城里的人投降吧,你们的人已经到了毕国城,是哈西姆带领的十万大军,不过很不幸,几日大战下来,哈西姆损兵折将一半,眼下困在毕国城下,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

    齐亚德忍着大腿骨被马匹踩断引起的阵阵疼痛,并没有直接反应这件事,而是问道:“你们是如何做到发射天雷地火而不伤害友军的?”

    “这个不能说,这是我们的秘密”

    “好,第二个问题,那色波城还在你的手里?”

    孙秀荣笑道:“那是自然,你们犯了一个错误,占据吐火罗近十年,但并没有强迫他们皈依大食教,而卡里姆的帕坦部族本就是受过大唐册封的部族,王族还被赐姓归,少数操着波斯语的吐火罗人勉强皈依了大食教,但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你们占据吐火罗后,通过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来压榨当地的部族,还将他们当成炮灰......”

    “炮灰?”

    “咳咳,也就是消耗品,目的是减少当地的人口,增加操着波斯语、大食语的人口,还不停地挑唆部族之间的争斗,战败的部族一半丁口落入战胜者手里,剩余的人口全部成了呼罗珊人、大食人的奴隶”

    “若是再过个几十年,等到操着波斯语、大食语的人口占据优势了,你们就成功了,别人看不出来,但王族后裔卡里姆却看得出来,故此......”

    对于齐亚德,他自然不能说光明尊者的事情。

    “优素福呢?”

    “很不幸,他被杀了,除了卡里姆的帕坦部,还有不少已经皈依大食教的部族,他们都动了手,眼下他们已经回不了头了”

    听到这里,齐亚德却微微一笑,“你想的太简单了,优素福是本国哈里发的亲信,来自也门,他的亲兵也多半来自那里,加上少量波斯人,本就是哈里发安置在总督大人身边的亲信,你杀了他以及也门人,倒是让总督大人省了事”

    “至于让吐火罗人杀掉优素福等人,便以为总督大人不会赦免他们?太天真了!”

    孙秀荣不为所动,“先不说这些了,无论如何,你大势已去,让城里的手下投降吧,否则,我会让吐火罗大军攻城,我已经答应了,只要攻破此城,吐火罗人可以在城里劫掠三日,三日不封刀,想必他们会拼命的”

    齐亚德心里一凛,暗忖:“城里还有四千步军,本来是可以坚持到大军到来的,不过眼下吐火罗人叛变,若是孙秀荣让他们不分昼夜攻打,等到我军精疲力尽时碎叶军再上,城池还是很快会失陷的”

    “总督大人已经失去了哈桑,若是再失去我,肯定痛不欲生,眼下哈里发已经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手下并没有几个有能为的人,在失去我与哈桑后,哈里发自可从容筹划对付他......”

    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那城里的人......”

    “很简单,他们既然是战败者,就是我的俘虏,也是我的奴隶,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你可以从中挑选不超过百人离去,当然了,我已经给你的总督大人去了信,在哈西姆进退两难的情形下,只有议和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

    几日后,并波悉林的谈判使者到了,正是他的义子阿齐兹。

    孙秀荣预料的不错,什么辛巴德大军,什么优素福、哈桑,他们加在一起都不如齐亚德一人。

    虽然阿齐兹口口声称“还有十万大军正在路上”,用来要挟谈判,不过在孙秀荣让苏哈带着天山营以及三个府兵轻骑兵对毕国城外的哈西姆大营展开一次袭击,并再次杀死杀伤万余人后,阿齐兹终于屈服了。

    双方就在萨末鞬城签订了和平协议,大致内容是:

    其一,大食军退出乌浒水以北地区,碎叶军放回齐亚德及其挑选出来的一百人;

    其二,碎叶军承诺不介入吐火罗事务;

    其三,双方以乌浒水为界划定边界;

    其四,作为双方的缓冲,都不得介入陀拔思单、火寻国内部事务。

    虽然如此,不过在碎叶军的暗中支援下,吐火罗人在卡里姆的带领下开始起兵反叛大食国了,由于碎叶军源源不绝的军械、粮草的支援,吐火罗开始成为大食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大有后世苏联、美国人的处境模样。

    此是后话,容后再表。

    而在失去吐火罗、河中地区后,哈里发也开始正式出手对付并波悉林了,这一次,有了孙秀荣那封信,并波悉林并没有前往泰西封,而是紧紧守着呼罗珊。

    历史,开始有了变化。

    极大的变化。

    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呼罗珊国竟有成立的迹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