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东南亚觉醒(下)-《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第(2/3)页

    姜余给出的合作政策很简单。

    1.五年内在该区域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项目不受限。

    2.太平洋国际银行必须入驻合作国,而且必须参与和监管当地货币的发行。

    3.桦国的人民币必须作为主要结算货币之一。

    条件很少,也很容易理解。

    这几个国家要吸引桦国投资,就必须放开几个关键领域。

    如果全部都是同质化的产业,压根就没有吸引力。

    摊开来讲,就是说桦国是全世界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压根就不稀罕你们的技术。

    让我们去投资,那肯定是要考虑赚钱的,而不是去帮忙扶贫的。

    你们几个小国家把垄断赚钱的行业全部留给自家人,让我们这些外资给你们添砖加瓦?

    谁傻你们找谁去?

    桦国现如今的制造业,已经在全球商品贸易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超越德意志指日可待。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

    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格兰将部分“过剩产能”向北美转移;

    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北美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岛国、德意志这些战败国转移;

    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岛国、德意志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东南亚国家和桦国都属于第四次工业迁移的受益者。

    但东南亚和四小龙经过这一两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姜余的“特殊照顾”,他们国内产业大部分又转移到了桦国。

    失去这些产业的他们,也彻底丧失了国际行业话语权。

    比如台岛的ic产业,自前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基本上主要的半导体企业都迁移到莞城和京都。

    国际上的相关资本和技术也不再考虑台岛,而是转向内地投资和建厂。

    整个ic产业链的上下游,多达上百种的工业小门类,数十万人的就业,上千亿美元的产值,就基本上与台岛无关了。

    再比如汽车制造企业,泰国和棒子国都算是其中的新晋佼佼者。

    金融危机后,棒子国损失了两家大型车企,独剩一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