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显然,他们成功的发射了子弹。 但,并没有成功回收子弹。 毫无疑问,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 第21次实验结束。 实验室内的气氛异常凝重。 安装在把材料后方的探针,依然没有侦测到氦3原子撞击靶材料发出的信号…… 实验进行到现在,他们正面临着项目开始以来最大的瓶颈。 如果发射出的子弹无法回收,那么这颗子弹将毫无意义。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一名可控核聚变的工程师。 用不确定的语气,他试探着问道:“会不会是探针的灵敏度不够?其实撞击已经发生了,只是我们没有观测到。” 这是一种可能性,如果碰撞信号足够弱,确实可能会被探测器忽略掉。 “不可能,”另一名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摇头,“电磁波的波形图像很明显,在三分之一区域氦3粒子的能量就已经衰减突破阈值,根本不需要观测到,从理论上它就已经偏离了原定轨道……你应该清楚吧。” 最后一句话,这为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是看向陆舟说的。 没有开口说话,陆舟只是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从电磁频谱图像上的波峰变化,他已经能够做出判断,作为子弹的氦3原子并没有穿透等离子体,而是在与等离子体内部粒子的碰撞中“失踪”了。 它可能和那些等离子体一起被约束在了电磁场中,也可能突破了电磁场和等离子体的束缚,但运动方向已经在不断的碰撞中完全变了样…… 如果射入混沌系统的粒子如果无法被观测到,那么它便成为了混沌系统的一部分,即便它依然存在,但在物理学的意义上依然是“失踪”无疑。 研究,似乎陷入了死路…… “这条思路或许根本行不通,”摘下了安全帽,拉泽尔松教授神色凝重地看着电脑屏幕,接着看向了陆舟,“实验中用的等离子体只加热到了七千度高温,密度也远远没有达到仿星器中等离子体的密度……” 拉泽尔松教授没有把话说完,但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即使将难度降低到了这种份上,氦3粒子也没能向预期那样,打穿整个等离子体。那更不要说在温度高达上亿的仿星器轨道中了。 神色凝重的盯着一片漆黑的屏幕,陪着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一起沉默了许久之后,陆舟忽然开口道。 “我们需要发射功率更大的原子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