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宋应星接着说道:“我听说,这崇祯17乃是当今陛下所制,可否与在下一观?” 虽然张煌言犹豫了一下,不过,他觉得,这个老人即是儒生,又那么谈得来,索性,还是把肩上的崇祯17交给宋应星。 宋应星接过那枪,眯着眼,仔细查看这枪的构造和细节。一边看,一边提出问题。 比如,如何上弹,如何瞄准,如何击发等。张煌言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还给了他一个纸壳弹。 与左羡梅拿到崇祯17后的一脸兴奋不同,张煌言越说,宋应星的眉头就皱的越深。 他还提出了一些原理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撞针可以激发底火,纸壳弹的杀伤力为何比普通火铳要强等等。 这些,张煌言也不是非常清楚,最后没办法,张煌言只能说。 “此枪,乃是陛下设计,军机大臣汤若望所造,有些问题,可能需要陛下和汤大人来回答您了。不过,说到这枪在战场之上的表现,那还是非常厉害的。” 说到这崇祯17在战场的表现,宋应星是绝对不会皱眉头的,开洛之战,谁不知道呢? 之后,宋应星又仔细看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一言不发。而张煌言和左羡梅就坐在那里,也不好意思打扰。 突然,宋应星说道:“这个崇祯17,哦,还有这个纸壳弹,还可以进行改进。” 听到这个话,张煌言到是来了兴趣,以他的见解来说,现在的崇祯17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怎么还会有改进的地方? 于是,张煌言心中更是奇怪。这么一个老学究,怎么会懂火器呢?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宋应星乃是明末的科技代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