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将来之势三灭吕-《三国吕布之女》
第(3/3)页
“民意不可违?!”臧霸重复道。
“对,就是民意不可违。这一天,这一个点,也许来临会很晚,然而,它总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只要徐州强下去,坚持下去,不做的坚决不做,一定会来。”吕娴道。
天下之事,在于去做,也在于不做,而坚持一些事不能做,很容易被人忽略。
徐州战场杀人可以,可是若伤仁义之名,绝不可损。
这才是吕娴绝不会杀刘备的原因。
因为吕布的吕氏,真的黑不起了。越壮大,越强大,便越不能承受黑料。一旦积累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效应,再也无法翻身。
民意不可违与墙倒众人推,只有这么两个选择。成或败,就在于这积累之间。
而向着哪个方向积累,才是吕娴真正要掰正的东西。
汉末天下,封建王朝是很讲究义这个字的,损了这个字,就真的是死路一条,绝路一条。
强是可以,可是强,未必能争得天下。若损义字,迟早要形成一种效应,这种效应,什么天纵之才的谋略都救不了。
臧霸思忖了一会,道:“徐州越强,女公子却越焦虑,徐州的强大,反而让女公子不安了吗?!”
“观天下之势,谁为强,风皆摧之。早年的董卓,是先例,被灭,”吕娴道:“如今绍强,天下也要灭之,将来曹强,天下也要灭之,而徐州越来越强,也是此理。越是强大,所面临的敌人,也都是更强的对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状,强者相争,都是自然天理。然而,若有仁助,万民归心,不战也必赢啊,所以徐州需要仁的保护……”
“看看刘备就知道了,他在中原流浪多久了?”吕娴道:“可是曹操不杀,我父不杀,刘表不杀,为何?!行仁之人,不可伤矣。”
人既如此,基业也如是!
“若杀刘备,如宣高这样的义士,必也毁之,而元直正直,若杀刘备,如元直等天下之人,又如何作想?!”吕娴道:“不是我不想杀,而是,真的不能杀,杀一人,伤天下人心,实不值当。才是真正的毁了徐州的根本。”
吕娴都恨不得感慨,真的不是曹操与她,以及吕布心胸广大。
而是在这汉末,这封建社会,有最基本的操守与法则,或者说是默认的一种规则。
谁破坏了规矩,谁就为世不容。
当年的吕布已经犯了规矩,所以一直被人骂三姓家奴骂到现在,这就是代价。而洗白的过程更是难之又难,这更是代价之一。
做了一件恶事,需要多少件好事弥补?只怕连弥补都难。
所以破坏规矩的人,下场都很惨。一般这样的人,都被杀了。
吕布当然也是。他犯了世俗约定俗成的规矩,所以不可被容。而唯一能破局的办法,只是不为人下。
吕布当然做到了,然而要长久,也需要更多的代价。这一点,吕娴从不侥幸,更不敢轻视封建社会里的这种顽固的规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