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2章 廷议与廷议后-《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3)页

    接待完外国传教士后,朱翊镠便准备隆重地召开一次廷议了。

    相信通过接待传教士一节,大明官员从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草纲目》与《十二平均律》卖出如此高的价格,没有人不反思吧?

    即便是申用嘉的人体素描,在外国传教士眼里似乎也并不稀奇,而在国人眼里却是见不得光的东西。

    这是东西方观念上的差异。

    大明官员的反应与外国传教士可大不一样。

    就是申时行,当初见了儿子的画也是怒火中烧,要全部毁掉。

    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以,很有必要让大明官员了解外面的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在幻想中的世界里,其他国家都不如大明。

    除分享出使他国的收获与成果,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大明官员的观念了。

    至少在朱翊镠看来,这种观念已经很落后,甚至害人不浅。

    廷议当天,在京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必须全部出席参加。

    而且依据朱翊镠的指示,人手一本手册《世界之旅》。

    内廷外廷的官员都来了。

    廷议上以张简修、邓子龙等官员为代表,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将他们在各国的所见所闻所想与大家分享了。

    朱翊镠再次点名徐光启,有心也让这位年轻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头已经接待过徐光启,就让他按照之前在东暖阁时的想法谈。

    徐光启受宠若惊大受鼓舞。

    而对于其他官员而言,似乎徐光启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皇上单独选中他这个年轻代表说。

    之前其实都已经听说了,皇上同时召见张简修与邓子龙谈话,却单独召见徐光启,而在这次廷议上又将徐光启单独拎出来,可见这人不简单。

    像申时行这些官员已经习惯了,被皇上看中的人很快便会飞黄腾达的。

    于是都记住了徐光启这个年轻人。

    朱翊镠做了最后的陈述,重申出使他国学习深造的意义,并指示第二次出使他国规模行动正式启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