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登堂入室》


    第(2/3)页

    在别人的眼里,釉料没有被稀释之前,就是草木灰色,稀释之后,就是黑灰色,只有在这里面浸润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老师傅才会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是直觉发现其中的不同。

    宋积云不想节外生枝,笑道:“是我父亲生前留下的。之前一直有些拿不准,所以才烧了这么些,这次祭白瓷出了问题,我只好铤而走险,试着烧一烧。”

    她父亲在窑厂积威深重,既受大家爱戴也受大家信任。

    果然,她这么一说,顾清立刻露出欢欣的笑,道:“既然是老东家留下的,一准成!老东家在世的时候,还曾经烧出来三色釉。可惜京城那边不喜欢,后来就没有继续烧下去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很快就把宋积云做出来的东西都上好了釉,干了之后,他又帮着装了匣钵里,这才回了窑厂。

    宋积云依旧用了煤,开始第二次烧制。

    这也是后世总结出来的经验。

    煤比松木的燃点高,可以很快烧出需要的瓷器来。

    后世之所以没有继续用煤烧窑,除了污染,原因很多,但她目前面临的就是贵。

    松木,景德镇周边的山上到处都是。若是要买煤回来烧,运输的费用加其他,比柴不知道贵多少。

    这样小范围急用的试点还可以,大规模就不成了。

    宋积云守在窑前,等着出窑。

    家里的烟雾瞒不过别人。

    很多人都知道宋积云在烧窑,只是不知道她在烧什么而已。

    两天后熄了火,又一天,开窑。

    扒开匣钵,大部分都是些七歪八扭、不知道什么颜色的东西,只有靠左边一堆粗砾石块中,有个小小的乳白色压手杯,在日光下晶莹剔透,润如羊脂,纤尘不染,如珠似玉。

    “大,大小姐!”帮宋积云扒匣钵的郑全声音都结巴了,“这,这是什么?”

    他也算是从小在宋家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宋又良跑窑厂,要不是他实在没有天赋,又天生神力,宋又良肯定会把他往窑厂的大师傅或者是大掌柜培养。

    对于瓷器,他比一般的窑工都懂得多。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精美的器物。

    他甚至不敢用手去拿,生怕他手上的老茧伤了那洁白如玉的杯子。

    宋积云长长地吁了口气,畅快地笑了起来。

    她拿起那个压手杯,看了一下匣钵底的数字,不由在心里暗暗换算,多少两的青釉,过出多少铁屑才是正确的配比。

    为了确保正确性,最好还是大规模的再烧一次

    能一次性就烧出一个成品来,她运气真心不错!

    宋积云吩咐郑全:“把剩下的瓷器全都砸了,埋到码头那边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