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曹丕篡汉-《三国之大汉崛起》


    第(2/3)页

    时间转眼来到公元220年十二月。

    这几个月来,华歆等群臣又两次逼迫大汉天子刘协禅位于曹丕。

    曹丕经过三请三辞之后,终于在第三次答应下来,答应接受刘协的禅位。

    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到正式接受禅位的这几个月中。

    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了九品中正制,赢得天下士族支持,同时又相继平定各地的叛乱。

    见时机成熟,曹丕与公元220年十二月十日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原大汉天子刘协受封山阳公。

    曹丕建立魏国之后,大权独揽,并限制宦官和外戚的权利。

    颁布了“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等法令,保证了魏国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

    同时曹丕又削夺藩王的权力,魏国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曹操临终遗言,命曹丕不得加害兄弟,还要重用曹彰,虽然曹丕没有加害曹彰,但却削去了曹彰的军权,派往封地受到严密的监视。

    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由于宗亲势力太弱,故而宗室虽然有心恢复恢复曹家江山,但却无能为力。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家后来也吸取了曹家的教训,司马炎称帝之后,大肆分封,给予宗室相当大的权利,最终因此引发八王之乱,以至于中原内乱,诸胡入华。

    再有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害怕后人效仿,便削弱武将权利,以至于两宋武人地位低下,几百年间,一直受到外族欺压。

    吸取教训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祸患。

    至公元221年一月中旬,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益州。

    成都大殿之中。

    刘备坐在首位,身边坐着刘禅。

    下方左边,前后站着诸葛亮,徐庶,法正,黄权,李严,刘巴,董和等文臣。

    右边站着赵云,魏延,陈到,林啸等将军。

    诸葛亮拱手而出,一脸悲痛道:“主公,曹丕于去年十二月十**迫天下禅位,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曹丕称帝之后,杀害天子,我大汉四百年江山,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