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洛阳的反应-《三国之大汉崛起》


    第(2/3)页

    吏法考试能合格,这就代表着,这些人都有一些解决案件的手段,下放到地方,只要不碰到那种特别复杂的案件,官员们都可以解决。

    下午考核的乃是农事,参与农事考核的官员则要多余吏法考核的官员,千人之中,有五百多人参与了农事的考核。

    农事的考核,并不比吏法简单,题目内容同样是由浅及深,一开始是一些关于农业的基础知识,随后又涉及到屯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设问题。

    这份考卷是诸葛亮亲自出题的,如能答好,管理好一县农事不成问题,如能提一些新颖的建议,更可以担任郡,州的官员。毕竟这个时代,农业才是基础。

    到了半夜,刘禅与诸葛亮等人才将所有的考卷给批阅完毕。

    诸葛亮对刘禅说道:“陛下,参与农事考核的一共有五百二十三人,合格的有四四十六人。这其中,还有十多人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如屯田,水利方面,都有不错的见解。”

    “这倒是不错!”刘禅从怀中掏出一卷纸张递给诸葛亮:“这是这些官吏的资料,挑选其中德行高尚之辈,合格之人,可下放县一级为官吏,答得不错的,可至州郡为官。”

    诸葛亮接过资料,翻阅了几页,旋即拱手领命:“诺!”

    第三日,考核的时政。

    时政考核的题目不多,只有一个,那就是论如何治理关中。

    题目虽少,但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各个方面解答,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只可惜这一批人才的质量不高,参与考核的官吏只有近百人,到中午试卷到手,刘禅一看内容,说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并没有多少营养,几个讲的不错的,也不过是郡才罢了。

    大汉的第一次科举,就这么结束了,效果并不理想,刘禅并没有收获到什么人才。

    主要还是因为魏国治理关中多年,优秀的人才都入了魏国,在野的并不多,而且曹真还都将他们都带走了,送到了中原,剩下的多是一些歪瓜裂枣。

    而诸葛亮根据刘禅提供的资料,又剔除了一部分品行不端的官吏,如此,剩下的官吏只有六百人左右。

    随后,刘禅根据这些人的成绩,籍贯,给他们分派了职务,下方到地方,并吩咐他们举荐人才,并让他们到了地方后,自行招募属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