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父子相逢-《苟出一个盛唐》


    第(1/3)页

    李晔能说什么?

    这才是两百八十年大唐真正的底蕴所在。

    大唐有这样的人在,就不会倒下!

    正如他所言,兵权不可假手他人,倒不是说不相信手下的将领,当年李茂贞对僖宗何尝不是忠心耿耿?

    唐廷太虚弱了,必须维持一个强而有力的主干。

    现在制度虽然形成,但一切都是初起,时间太短了,在将士们心中没有形成固有观念。

    在此之前,李晔的重心只能在军中。

    “好,先生放手去做,有朕在后面压着,看谁还敢有小动作。”李晔答应了。

    “臣谢陛下!”赵崇凝大喜。

    韩偓叹道,“先生勇于任事,学生不如。”

    “革除旧弊非你所长,无需自责。”赵崇凝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锋芒毕露。

    这也是李晔希望看到的。

    两人前脚刚走,就有小黄门来报,张浚求见。

    李晔一听这个名字就犯恶心,真想不通杜让能为何要保他一命,有心不见,但看此人在朝堂上的架势,肯定会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索性就见了。

    “陛下,老臣有一计可退汴州大军!”张浚倒是直接。

    李晔笑道:“哦,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本事?”

    张浚也听出来李晔的嘲讽,却丝毫不以为意,大咧咧道:“朱全忠提重兵远来,与李克用争锋河中,实则犯了兵家大忌,河中四塞之地,只要堵住渑池一线,则朱全忠进退失据,破亡之日不远。”

    堵住渑池?关键是拿什么去堵?

    朱全忠打了这么多年仗,岂会不明白后方粮道的重要?

    一个刘知俊堵在陕州,自己这边根本过不去。

    见李晔不以为然,张浚道:“不许陛下大军远行,臣一人足矣!”

    李晔盯着他,这牛吹的有些大了,“阁下年纪不小了,还是留在长安颐养天年。”

    看在杜让能的面上,李晔没让侍卫轰走他,不料这厮脸皮是真的厚,额头上血还没干,又“咚咚”的磕了两响头,“陛下,臣非妄言,早年臣游历关东,与张全义有些交情,张全义虽然臣服于朱全忠,不过是惧其势大,暂时苟且罢了,其人抚军爱民,志向不小,若朱全忠在河中遭逢重创,则张全义必蠢蠢而动。”

    说实话,李晔有那么一丢丢心动了,“朕听说张全义与朱全忠同起于黄巢,两人相交莫逆,张全义怎会背叛朱全忠?”

    “张全义当年虽是黄巢骁将,但一直心向大唐,全义之名,还是陛下当年赐下的。”

    “有这回事?”

    张浚信誓旦旦道:“张全义擅隐忍,当年与李罕之刻臂结为兄弟,李罕之势弱,张全义毫不犹疑击之,李罕之大败,若是朱全忠与李克用接战不利,臣只凭三寸之舌,便可说服张全义倒戈一击,朱全忠纵有天大能耐,也回天乏力!”

    李晔看着他唾沫横飞的样子,一时居然犹豫起来。

    凭心而论,他的谋划有成功的可能。

    张全义从黄巢小兵杀上来,肯定不是什么善茬,当年毫不犹豫捅结义兄弟李罕之一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