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患得患失-《灾难艺术家》


    第(2/3)页

    不要忘记了,对于恐怖/惊悚电影爱好者来说,也有细分化的:

    有些观众喜欢“肌肉电影”,也就是血浆、暴力、死亡更加直接更加重口一些,如同爆米花一般。

    有些观众喜欢“心理电影”,也就是心灵层面惊悚和恐惧的延伸,即使是观影结束之后也能够继续回味。

    “解除好友”,整体来说,血浆并不多,陆潜的导演风格也还是朝着心理层面引导,本来就不见得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各式各样的不同评论也就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陆潜并不是心态超然,恰恰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和纪叙一样,肯定也会在意,所以才尽可能避免沉溺其中,这才是保持心态平衡的最好办法。

    当然,观众的反馈还是需要了解的,陆潜也浏览了一些评论,包括一些长评,简单了解了一下口碑:

    自己表现出色的地方、有待进步的地方、自己遗憾没有达到期待的地方……等等。

    电影制作完毕的时候,他真心认为那是完美的,但从不同观众的不同视角欣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盲点,然后调整心态,继续学习、继续进步,期待下一部作品能够超越自我。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陆潜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长片作品,对待观众、对待评论、对待票房等等都是新手,他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心态还是需要调整。

    昨晚,陆潜翻阅评论了解反馈,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等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转眼三十分钟就消失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如果再继续看下去,恐怕就要走火入魔了。

    于是,陆潜这才强迫自己干脆就不要再继续看了。

    不过,陆潜絮絮叨叨开导了纪叙一番,却发现纪叙根本没有反应,就好像掉进手机屏幕里般。

    陆潜张了张嘴,后续的话语没有说出来,只是哑然失笑,反正了解市场反应也是制片人的工作之一。

    陆潜正准备转身离开,然后纪叙的声音又从后面传来。

    “你的策略果然奏效了,现在大家都在猜测我们电影和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

    “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电影要红了?”

    正如纪叙所说,关于电影与新闻事件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扶摇直上——不是青竹,而是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和门户搜索网站,关键词一敲,就能够看到满满当当的讨论。

    “这和现实的高中案例有什么联系吗?”

    “这是纪录片吗?还是伪纪录片?导演说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电影是虚构的吗?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