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重生-《从全球穿越开始》


    第(2/3)页

    进山采药狩猎的人,可以将护猎所当成一个歇脚、修整、夜宿、甚至养伤的所在——就在这个中堂大屋中,被细分出了很多个半隔间的小区,其中就有用棕垫铺成的巨大地铺。

    护猎所为这些采药狩猎人提供了这么大的便利,也并没有想过要在他们身上赚一笔,其存在的本质还是给人提供便利。

    但护猎所也必须有持续运转的基础,而不是纯粹的依靠官方上层的拨款。

    这个运转基础就是所有采药狩猎人共同遵守的默契,无论使用了护猎所内的任何的东西,特别是药品和一些关键耗材,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消耗补上,这样别人在急需之时,才不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处境。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是所有采药狩猎人都可能遭遇到,也最不想要遭遇到的情形,有着这样的共识基础,这样的默契自然就形成了。

    陈姓汉子做出这样的保证后,又走到另一个伙伴旁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那人脚边有个挑担,如野鸡野兔等体量不大的各种野物凑了两大堆,他仔细从中挑了只个头不小的,笑道:

    “刘爷,这麂子给你们爷俩加餐啊。

    它虽每强化到灵兽的程度,可身上蕴藏的灵气并不低,不仅味道更鲜美,而且,食用后对人的益处更大,正适合你们爷俩。”

    刘爷把手中的血渍污迹在一个木盆中洗净,一边擦手一边走近细看,道:“这怕不是有五六十斤吧,给这么多?”

    按照他与这些队伍的默契,他们虽会以猎获作为酬谢,不过,基本一只野鸡野兔也就足够了,更别说,这头麂子本身还蕴含着不菲灵气,这使得它的价值又有了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提升——根据其内部灵气的富含程度和具体的效用来定。

    陈姓汉子诚恳道:

    “刘爷您在处理急救这一块是这个……”

    他竖了个大拇指,嘿笑道:

    “您救了我兄弟,一只麂子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以后指望您的机会还多着呢,只希望到时候您老多多帮衬。”

    说罢他向刘爷拱了拱手,对姜不苦也点了点头,便招呼伙伴们动身回城。

    有两人抬了个临时用树枝藤条制成的简易担架,将巨汉放置其上,抬着在前开路。

    其他人则是大挑小担的跟在后面,甚至可见一些珍贵药草或者斑斓巨兽的皮毛,和一些肢解之后依旧巨大的骨架,可见他们这一趟收获有多丰。

    虽然有同伴受伤,可对他们来说,哪怕是有同伴身亡,也无法阻挡他们深入山泽寻觅机缘的冲动。

    姜不苦去灶台处查看,上面正煨着一罐粥。

    里面有大米、小米、莲子、松子、山枣、野菌、切成小丁的腊肉,另还有不少他叫不出名的辅料,熬得十分浓稠,香气扑鼻。将各种食材一锅乱炖,这是爷俩十数年不变的特色。

    收火前姜不苦撒了点细盐,再加一碟酸脆萝卜,齐活。

    吃饭时,刘爷道:“吃了午饭再走,我把麂子处理了你带学校去。”

    姜不苦道:“您留着吃吧,学校食堂饭菜也很丰盛的。”

    “屁话,能一样吗?”刘爷哼了一声,道:“更何况,老子现在要养生,少吃荤多吃素,懂不。”

    姜不苦顿了顿,道:“好。”

    于是继续吃饭,无言。

    饭罢,姜不苦起身准备收拾。

    刘爷抬手虚按,道:“别急,我说两句……杵着干嘛,坐下。”

    姜不苦端正坐下。

    刘爷掏出烟袋,往很有些年份的烟锅子里填满了烟丝,点燃后深吸一口,徐徐喷出一口白雾,这才缓缓开口道:

    “升班的事你也不要急,去问问可以,莫与他们争执,若你们学校真的处事不公,嘿,你刘爷豁出这张老脸也要让他们脱层皮!”

    “嗯。”姜不苦点头。

    他们爷俩一鳏一孤,看似好欺负,可刘爷乃是正经吃皇粮的在编老吏,而且,作为以二等功勋退伍的老卒,也是有娘家的。

    他利用这个身份作威作福,谋取私利不行,可若有人以为他好欺负那同样是打错了主意。

    刘爷将烟锅子在桌沿轻磕了几下,他继续道:“这事先放一边,我这老家伙又要老话重提,你这倔驴……”

    见他起这头,姜不苦就知道他要说啥,赶紧道:“刘爷,您放心,我心中有数。”

    “你有数个屁!”刘爷骂了一句,道:“你把自己绷得太紧了,小心哪天把自个儿给崩断咯!”

    说罢便拍屁股起身,提着麂子去水池边,一边嘟哝道:

    “从来都只有劝人努力上进的,我却要劝你收着点……奇了怪了。”

    ……

    正在这时,一个白发老翁一手提着个沉甸甸的布袋,一手杵着拐杖缓步走来,磕得地面噔噔作响,姜不苦赶紧起身问候:

    “九叔公。”

    他对这位老人保持尊重,不仅因为他年高德劭,是那位代理土地公公去职之后,最有可能受到全村共推的最合适人选,更因为当年就是他把他从废墟中抱了起来。

    姜有德将布袋放在桌上,道:“知道你今天要回校,大伙给你凑了点东西……打开看看。”

    布袋中装着个小口大腹的陶罐,为了防震,还用稻草编绳仔细缠绕了一圈。

    打开罐盖,熟悉的药香扑鼻,一整罐琥珀色半透明药膏,正是生机回春膏,以他现在的消耗,足够三个月修炼之用。

    姜不苦怔了一瞬,合上盖子,郑重的推了回去,道:“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姜有德道:

    “你是咱们村的第一个县学生,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大伙都看在眼里,咱们村能力有限想帮你都使不上劲,这是大伙想方设法凑出来的,你莫要拒绝。

    而且,说是大伙凑的,可有一半是你刘爷掏的腰包呢。”

    刘爷正蹲在水池边处理那只麂子,此刻闻言眼皮都不抬的道:“给你就收着,买都买了,除了你老姜村谁还用得上不成?”

    姜不苦将药罐小心包起,道:“谢谢九叔公,谢谢刘爷,谢谢大伙儿!”

    姜有德看着他,心中无限感慨。

    姜不苦中等身材,面相普通,双目有些浑浊,是那种扔在人堆里就会立刻“消失”的人,没有任何出尘特别的气质。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小子,不知不觉间却已成了全村最有出息的崽。

    姜有德道:

    “把你从火场中救出来时,你双目流血,不能视物,都以为你被烟熏瞎了,没想到不仅完全好了,你更是有了如今的出息,这是祖宗保佑啊!

    你千万别有什么负担,做好你自个儿就成,你走的越远大伙就越高兴。”

    ……

    午饭后,姜不苦辞别刘爷和九叔公,背上那巨大的土布背包,在沟壑山林间健步快走。

    此去县学有近二十公里路程,其中山路就有十几公里,以他长年累月锻炼出的脚力,也需要三个小时。

    为了不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他一边赶路,嘴里一边念念有词,还不时掏出衣兜里的小抄本确认是否有误。

    在他经过的山林中,有歌诀的余音随风而逝。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

    而在走出老姜村数公里,正是山势走向最曲折多变的地段。

    一左一右有两处崎岖蜿蜒的山道与下方流水潺湲的溪谷相接,而姜不苦所行山道,就要从这溪谷底部经过。

    当他经过时,恰好看到左侧山道上下来一队道装打扮的道士,而右侧山道上则下来一队灰袍寸头的僧侣。

    他们都挑着巨大的尖底铁桶,来山下溪谷之中。

    也不是山上就没有山泉,事实上,在山地之中修筑寺观,最重要的一项参考标准就是此处地下水或者山泉水是否稳定,数量是否足够,其重要程度甚至不比灵气浓郁度这个指标差。

    之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来还要下山挑水,其本质是为了锻炼门人弟子和僧众。

    领头挑铁桶的那位中年道士看见姜不苦,眼中露出笑意道:“平平,又开校了?”

    姜不苦点头。

    此人是老姜村的人,一大把年纪却对长生求道执着不改,只是以前苦求无门,或者说很多门都敞开在那里,只是他进不去而已。

    反倒是两年多前才在此处创建基业的青叶观并不对修行资质有份看中,反而更讲究缘分,你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了合适的选择,那就说明是你的缘分到了。

    这是这位求道者在村中的说法,不过,以姜不苦现在的眼界已经看得非常明白。

    这些道观其实大多数都是宗门竞争中的失败者。

    他们越来越难在宗门竞争激烈的修行界立足,于是便改变策略,不再在修行上过度用力——反正用力也使不上去。

    转而学习佛寺的做法,从修行立足变成宣传与信众立足,并与之产生正面而直接的竞争。

    那位中年道士听到姜不苦的回应,继续开口招呼道:

    “你求道心诚的态度,就是顽石也会被你感动的,你若是不愿参与城中修行,青叶观也会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不出所料,他再次开口话题就已经拐上了拉人入伙这事上。

    也已经成为他们见面谈话的“标准”流程。

    所以,他反倒更希望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他们。

    而另一侧的寺庙僧众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在他的注意力关注过去的时候,他们总会适时的给予回应。

    在发展新的信徒上面,他们比那些道观反而更加从容不迫。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从他很小的时候陪村中老人去过一次这个名为“小黑山寺”的寺庙之后,他心中的一些固有观念认知就发生了强烈的动摇。

    僧侣不是光头就算了,不念佛号也算了,可寺庙中没有一个佛陀你敢信!

    那接受众人祭祀崇拜的,不是任何一个佛陀偶像,而是一根棍子你敢信!

    这简直就是一件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发现。

    所以,相比于青叶观的一众道士,姜不苦心中对那群小黑山寺的僧众更多了几分难以言明的亲近态度。

    看向他们的目光都充满了友善,这搞得那些挑水的僧侣们都有些莫名其妙,最终,只得归咎于这位施主与佛学实在是太有缘。

    不过,无论是对于姜不苦来说,还是对于另外两方来说,这都只是一件再普通寻常不过的邂逅,这次相遇之后,大家依然在各走各路,努力前行。

    ……

    同一时间。

    蓬乐县学。

    三年级教学组长赵文俊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我不同意让姜平升到一班。”

    张晟一脸迷糊:“姜平是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