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4章 别人家的孩子 李思文所说的话,并没有任何的夸张的意味。 这些都是真实的情况。 就拿朱庆馀和张籍的事情来说,这两人之间的两首诗,广为流传。 朱庆馀是考生,张籍是主考。 朱庆馀写了一首诗试探了一下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新婚妻子问新婚丈夫,我的妆容入得了公婆的的眼吗? 实际上是问张籍,我能入得了您老的眼不? 后来张籍回了一首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诗也是一样的暗藏玄机。 他就是告诉朱庆馀,你很不错,你肯定能够考中的。 果然,有了张籍的宣传和引荐,朱庆馀一举高中。 然后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这尼玛不是扯淡吗? 这不是光明正大的作弊吗? 主考官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录取考生,这尼玛的简直就是儿戏。 这能叫科举? 放在后世明清的话,两个人必然是斩立决。 根本不可能传出一段佳话的。 这种事情,完全就是不能忍的好不好。 李世民听了李思文的心声之后,久久不能平息。 按照李思文的话来说,这科举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反而是在给世家门阀加大筹码。 这些寒门子弟以后也会发展成新的世家。 到最后结党营私,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前途。 这科举完全是凭借主考官的个人喜好来评选的,所以科举根本就选不出人才,选出来的只是和主考官臭味相投的人。 李世民想明白这一层之后,看向了李承乾,再一次问道:“高明,朕总觉的这科举不够公正,你觉得呢?” 李承乾听了这话之后,顿时就两眼一翻,不够公正? “父皇,这不可能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