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赵王真的作乱,这两百人的军队出其不意之下也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在先入为主的意识下,周帝已经开始思考文颉作乱了。 其实文颉作为一个朝廷正三品的武将,家中收藏有兵器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包括现在朝中的武将勋贵,家中多多少少也能查出铠甲兵刃弓弩,这收藏占了大头。 武将之中,儒将的比例不高,在收藏的品味上,无非就是美人宝马,神兵宝甲。 虽然有些出格,但是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犯周帝的忌讳。 就这点兵甲,若是武将勋贵真有不臣之心,都不用御林军出动,锦衣卫就能将叛乱者收拾了。 但是现在的周帝已经给文颉打上了一个标签——勾结赵王。 那此事在周帝眼中,也就成了文颉为了日后作乱,囤积兵甲。 “杨卿、李卿,这个案子,你们觉得该如何办?!” 虽然问题抛给了杨清源和李寻欢,但是杨清源一下子就明白了周帝的意思。 要杀! 但是不能由周帝说出口!要维持仁君的形象! “回上位!臣和李御史商议之后,一致觉得文颉此人,狼子野心,残暴不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周帝点了点头,不错! “不过……”杨清源随即话锋一转,“臣以为,对待文颉府中女眷奴婢,应该仔细核查,对有罪者定罪论处!对无罪者当予以释放,以昭天子仁德!” 周帝心中愈加满意杨清源的做法,这不仅仅能剿灭文府势力,如此温和的做法,相比先帝,更显他的仁德。 这样的臣子就是人才啊!不仅仅能办事,还能维护天子名誉,不重用这样的人,重用怎么样的人?! 周帝满意自己的做法,杨清源心中也是大定。 他所用杀文颉的办法,最大的隐患其实是容易牵连到文府中的无辜之人,这些罪名固然能置文颉于死地,但是周帝盛怒之下,也容易迁怒其府中家眷,殃及无辜。 如此,便有违杨清源的本意。 在写奏疏之时,杨清源心中已经将周帝可能的反应反复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清源成功了! 在保住文府无辜之人的情况下,以此罪名诛杀文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