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楼下众人注意到了刘宾的动静,心中大为诧异,这首诗不能说是平平无奇,但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大开眼界,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竟然还能这样写诗?!!我妄读诗书二十载啊!” 开口赞叹之人乃是翰林院庶吉士,陈宣。 在反复看了两遍之后,陈宣瞪大了眼睛,眼神火热。 在场众人看到刘宾和陈宣的模样,自然知道这首诗中是另有玄机啊? 但众人再次望向了那诗,左看右看,依然未能瞧出个所以然来。 众人表情逐渐尴尬,莫非自己等人与刘侍郎、陈大人的文学水平差那么多?! 不说写出一首好诗,现在甚至到了连青芜院主的诗看都看不懂的程度了吗? 实在是看不懂诗中奥秘,其中一人上前一步。 “还请刘侍郎为学生解惑。” 越来越多的人,跟随其后。 “请刘侍郎解惑!” 刘宾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诸位再看看此诗。” 众人心下疑惑,再次围在了纸笺之旁。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可无论他们怎么看,这一首诗,似乎都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此诗甚至有跑题的嫌疑,只能算是勉强描写了几句黄昏的情形,与主题的黄昏只能算沾边。 “刘侍郎,您就别卖关子了!” 刘宾摇了摇头,说道:“诸位,不妨将这首诗反着读试试。” “反着读?”众才子心中大惑不解,不知道刘宾在卖什么关子?诗还有反着读的? 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不争气,连看都看不懂呢?! 能按照刘宾的说法,反着读这首诗。 其中一人下意识地读了出来:“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嘶,这……恐怖如斯啊!!” 只读了一句,在场众人便倒吸一口凉气,青芜院的温度也跟着上升了一度。 “怎么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