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下调粮价(上)-《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曹婧点了点头,虽然曹皇后说得更过分一些,说赵昕这是异想天开,祸乱天下,到时候百姓得不到平价粮,只会更加愤怒,连他这个太子之位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但是曹婧明白赵昕心意已决,真要是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毕竟是初心为民,也不至于真的连太子之位都保不住。
总而言之,曹皇后不愿帮忙,本就是代表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他们,粮价下降,土地价格必然随之下降,对于她们而言是利益受损的事情,能够帮忙就怪了。
反正赵昕已经给过机会了,雪中送炭不来,不愿意帮忙,到时候锦上添花也不要指望赵昕的态度会有多好。
明日,包括后日,东华门外砸宝物的大戏依旧在上演着。赵昕的名声也随之传开,一个不爱宝物爱苍生的太子,谁人不爱呢?许多文人自发为赵昕写诗作赋,歌颂赵昕的行为,将赵昕比作上古贤君。
而这些日子里,百姓越聚越多,就为了砸完之后分一些“垃圾”,这可比正常辛劳工作得到的多。一些店家甚至坐等结束收购,毕竟皇宫出品,质量有保证。
时间来到第三天,自江淮粮仓出发的粮船终于来到汴京,十万石粮食,也就是一百二十万斤。小船装载一百麻袋,五千斤,大船装载五百麻袋,有两万多斤。因为船只是一齐到来的,几乎把江面堵得满满当当,光是卸货这事,估计就要耗费好些日子。
就汴京一年接收六百万甚至是一千万石粮食来看,十万石粮食,真的不算什么,这个数字的粮食投放下去,连个波浪都激不起来。曹皇后不支持赵昕,再正常不过。
赵昕则是颇为重视这次粮船北运,亲自去港口迎接,同时在现场宣布自己将上书天子,下调一石粮价五十文,由先前的最高价八百文变成七百五十文。百姓自然是欣喜若狂,粮价平稳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好事。
演戏,收拢民心,到目前为止赵昕算是彻底完成了,一切就如同赵昕设计的那样,接下来才要面对硬骨头。能不能够实现这项重大的农业变革,就看接下来的争锋了。
赵昕随着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进入城内,沿途百姓早已听说过赵昕将上书下调粮价这事,带着或欣喜或好奇或疑虑的看着赵昕走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