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构建情报网-《大宋皇家发行商》
十四日夜间,赵昕与各国国主一齐赏灯看月,话题相对轻松一些,玩闹之事自然也有,但是在场绝大多数人可不是抱着游玩的心思赴宴的。小国国主好不容易来汴京一趟,赵昕也好不容易能够与他们见一面,每分每秒都是有价值的。
晚宴中,赵昕在席间提出要成立一个商贸公司,专门负责收集南北往来的货物消息,加快商业流转,避免北上的船只空船南下,白白浪费大片空间,其实这也是浪费时间。赵昕同时建议各国在本国中同样成立这样一个公司,这样的话,船队只负责转运一事,买入卖出的事情就不干涉。
这个商贸公司,职能很单一,可以将之看作一个大型的贸易市场,提供各种货物消息,有人需要瓷器,有人需要茶叶,有人需要粮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其实影响很大。任何一个时代,信息都是特别重要的,若是信息量足够大,甚至会成为禁忌,比如一些标注清晰的地图。
宋朝和南海各国做生意的商人,一年往往只往返交易一次。这其中固然有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乘东南风北上,冬季顺西北风南下。但是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船只越来越大,自然条件的约束其实是逐步下降的,货物交通顺畅与否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因素。船只来到了南海各国,需要凑齐足够的货物,否则宁愿在当地休息,也不愿发船。
这件事的商业气氛过于浓郁,赵昕这个太子显然是不方便去干的,所以赵昕准备让姐姐福康公主管理这个公司,算是半官方吧。
这种涉及信息收集的工作,往往收取中介费,比如后世一些租房公司,招聘公司。相比较而言,来钱快,工作量不大(和实业相比),最关键的一点是其接触面也广。
赵昕不指望这个公司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甚至做好了亏本经营的打算,一年亏几万贯对于他而言现在都不算什么,赵昕有着更大的雄心壮志,想要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自己覆盖全国的消息网络,或者说情报网络。以此掌握各地民情官风,从中择选优异的官员加以擢拔,择选出名的隐士纳为幕僚。用处有很多,倘若真的实现,那将成为赵昕登基最大的支柱之一。
赵祯身为天子,文武百官,内廷出使,天下禁军,都是赵祯的耳目,他对于全国上下的掌控能力,是赵昕所根本无法想象的。赵祯的这个网络赵昕即便是登基,也要花上好几年功夫才能够接管过来。与其如此,不如花费一些钱财自己组建一批人作为耳目。而商业发展,最是重视信息,可以以此为借口。
赵昕的心思,普通人可能不明白,但是在场的都是久在政坛的人物,赵昕话一说出口,他们就瞬间明白赵昕的意思。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好办法。一切水到渠成,一点波澜都没有。
生怕消息传开出现“非议”,那些台谏官最喜欢将赵昕当做刷资历的经验宝宝,总是要彰显他们的存在感,赵昕道:“既是如此说,不如明日就开办这商贸公司,还望各位不弃,赏脸参观。”
“既是盟国,何不共建,正合“公众司掌”之意。”琉球国王不知道心中是怎么想的,说出这番话来,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赵昕的眉毛一挑,颇为讶异,自己何尝不想共建,只是作为情报相关部门,别的小国哪里肯让赵昕的手伸得这么长,其他国主面色各异,显然也不想共建,便道:“此事不急在这一时,倘或来日商事沟通不便,大可共建。”
赵昕委婉地拒绝后,各国国主显然松了一口气,而琉球国王意识到问题之后,也不再纠结此事。
趁着其他人载歌载舞的时候,福康公主靠近赵昕,道:“阿弟,我之前也不曾掌管过这些,百货往来何其繁复,交给我,你就不怕给你办砸了吗?”
赵昕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便是砸了,又能够砸多少钱,一千贯,还是一万贯。倘或阿姊觉得诸事繁杂,不愿主持此事,我可以将这些交给别人去办,正好玲儿在岭南闲着无事。”
“好呀,总算是把自己心底里的想法说出来了吧,你就是想要这事交给玲儿妹妹去办是吧!”
赵昕低声道:“那个,玲儿其实年纪比你大一些,你应该叫人家姐姐。”
“我不管,我是你阿姊,她就是我妹妹。”
赵昕轻声咳嗽两声,道:“行了,别闹了,这是正事呢,若是觉得李家不愿放你离开,或者说害怕父皇母后那边不许,亦或是担心世人非议,大可不去,莫要勉强自己。”
福康公主原本是有几分犹豫的,但是被赵昕这般一激,有些炸毛道:“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整日窝在这个鸟笼里面,全无半点自由,也正好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这才是我认识的阿姊呀!”赵昕笑道,解救阿姊的计划完成了一半,一个接触过权力的人,体会过领导他人的滋味,肯定不愿意放弃这个权力的。福康公主的命运注定要被赵昕所改写。
明日,商贸公司正式成立,全称东宫商业贸易公司,简称东宫商贸,其实赵昕不想要东宫这两个字的,奈何其他人都觉得加上更好。开办首日,赵昕即传令开封府所有行当,凡是商品在国内销售不畅,准备远销海外扩大市场的人,都可以入内提及自己的所有货物,并且给出心理价位,等候货物交易成功。太子赵昕背书,一时间人流如织。
一旦货物交易成功,公司收取十分之一的销售所得。当然还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商业税给朝廷。
说起这宋朝的商业税,也是离谱,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商业税因为难以征收,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一直没有事实上开收,小老百姓卖个葱,这怎么收,这也使得宋朝商业空前繁荣。直到宋夏战争财政亏空,这商业税征收才变得严格起来,坐商税十分之一,行商税二十分之一,但是各地情况也不一样,因为货物本身价值就很难判断,混乱至极。
ps:今天感冒,先一更,明天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