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比较南易他们上学那会,现在的大学,补贴没涨多少,但是物价却涨了不少。 以前的学生补贴不但自己够用,还能剩下点补贴家里;现在的补贴,自己用都很勉强,有条件的,家里还会再寄点钱来。 不仅是物价不一样了,风气也改变了。 换成现在,要是谁在大学校园里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那是分分钟会被打成异端。原来,贫穷并不光荣,但也不会遭受赤裸裸的歧视,当下,离穷既原罪的距离也没多远了。 “南易,你看,那个学生身上的套裙,我在百货大楼见过,一百二一套呢。”忽然,刘贞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女学生说道。 南易瞄了一眼说道:“料子进口的,比较贵,做成成衣成本就需要将近六十,出厂价七十五。怎么,这衣服你没有?” “没有,我现在又穿不了,我就让文昌围那边先别给我寄了。” “喔,我说呢。” 文昌围服装厂有新款式要上市,都会寄一套给刘贞,这不属于福利范畴,需要南易自己买单,只是夫妻之间的一种情调。 事实上,文昌围没有靠厂吃厂的说法,村企业的成品不会给村民发放,不管是衣服还是零食,只有儿童才能定期免费领取。 而且这个免费,也不是由村企业提供,而是由文昌围教育基金向村企业支付货款,儿童的福利其实是教育基金给的。 虽然看似是左口袋装右口袋的多此一举,可南易却偏执的一定要这样执行。 对挪用,南易深恶痛绝,资金预算是用来干嘛就只能专款专用,哪怕坐看文昌围的企业倒闭,他也不会同意从教育基金里挪用资金让村企业暂度难关。 不墨守成规的变通,看似灵活能创造奇迹,可最终也会死在太灵活的变通上。 因为这种变通只会催生出“特事特办”,这样可以特,那样也可以特,到最后到处都是特,规则只能用来擦屁股。 “他是耀东的小舅子。” “好,特批。” “他是村里刚来的上门女婿。” “嗯,啊,这个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要想着钻空子,就按村里的规章办吧。” “南易,你看,那个白凉鞋挺好看的,还带防水台呢。” 南易的思绪刚飘远,就被刘贞给拽了回来。 “那不是防水台,是增高垫。嗐,我说,咱们在逛校园呢,别光看别人的穿着,多看看别人手里拿着的书。” “好看嘛,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会可时髦多了,那时候穿的衣服都差不多,也就许倩她们几个华侨,还有大院子弟穿的不一样点。看看现在,五颜六色的,花枝招展。” “其实一个样也挺好,没有比较,人会活的轻松点;现在可以不一样了,就会有攀比,可又有几个能比赢呢,大部分不还是只能当一个输者么。 我猜啊,未来十年,人们就会去追寻幸福的意义,再晚一些,会变成追寻活着的意义。” “南易,你也太悲观了,大家的日子不是在一天天变好么。” “你见过高压锅吧?” “工厂的那种?” “不是,厨房里的那种。” “见过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