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今日两位先生来此,多半不是为了为了探问这石碑破土吧?” “那…可是为了三十万黄巾望风归降之事?” 陆羽主动开口… “正是!”荀彧点了点头,他的心思终究是逃不得隐麟的眼睛。 “荀先生是担心?三十万蛾贼不降?”陆羽接着问… “不,我恰恰是担心,他们降了以后呢?”提到这个问题,荀彧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有这天降石碑,三十万蛾贼必定望风归降…” “可是,他们降了之后呢?这三十万黄巾军如何安置?” “这可是三十万张嘴,况且还是有‘案底’、‘造过反’的三十万张嘴,且不提,他们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蛾贼,兖州官民能信任么?” 聪明人讲话不喜欢弯弯绕绕,荀彧是带着问题来的,索性开门见山,将问题全部抛出。 当然,黄巾军安置的问题,纵然是现在的曹操也还未想到… 但,荀彧多敏锐,走一步,他往往要算到之后的三步! 要知道,自古以来,安置降兵从来是一个大难题。 说好听点,这是三十万人,说不好听点儿,这就是三十万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吃喝拉撒…并且,还随时有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一个处理不好,本就不富裕的兖州粮食会被掏空,甚至…兖州境内都能发生兵变。 赔了城郡又折兵,得不尝失!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很多名将喜欢杀降。 所谓杀降不祥,可在粮食、补给、民心、稳定的大前提下,纵是名将也是别无选择。 “陆羽公子这三十万黄巾的安置有何高见呢?” 荀彧眼眸凝起,语气间格外的严肃,荀攸则是竖起耳朵,很期待“隐麟”提出的安置之法。 … … 兖州,一晃,从“盆栽”运抵至曹军营寨起,已经过了足足十日。 这十日,官兵突然放缓了对蛾贼的“游击”、“骚扰”,这让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三十万蛾贼长长的呼出一口,总算是能睡个好觉了。 同样的,他们也放缓了撤出兖州的步伐,他们琢磨着在观望一下,保不齐会有转机。 然而,十日间,转机没有出现…怪事儿倒是出现了一箩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