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次投掷的石块形状不一,大小不一,重量也就难以把握,射击的精度自然很难控制,抛出去的石块能不能砸中目标,除了依靠炮手的经验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运气。 运气好,一炮命中,运气不好,连投十几弹,边都挨不着。 曹亮主动地提出将石块凿成直径相等的圆球状,如此一来,每次投掷出去的石弹,分量都是相同的,这样就便于炮手进行操作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射击效果。 而且球状的物体飞行轨迹最为理想,空气阻力也最小,和不规则的石块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当然,制作石弹可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一个石匠劳作一天,恐怕也只能凿造出三五个石弹来,而且这还是粗加工的,如果追求细致的纹路和完美的球体,恐怕一天连一个都造不出来。 有人就觉得制作石弹太过浪费了,石块也罢,石弹也罢,终归是扔出去砸人砸墙的,球状的石弹倒是美观好看,但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效率似乎差点。 但曹亮却坚持自己的做法,尽管制作石弹要费力一些,但对于提升投石车的射击精度,却是大有益处,比如说使用石块的话,十炮中一,而使用石弹的话,最起码也能达到三炮中一,攻击效率完全可以弥补制作效率。 而且同等分量同等规格的石弹方便炮手进行调整,往往前几炮的命中率不佳,但经过炮手的调整之后,命中率便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难事。 而石块由于重量不一形状不一,炮手就算再调整,也很难提高命中率。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石弹必将成为配重式投石车的标配,而不规则的石块,最终将会被淘汰。 每个石弹的重量都是一致的,面盆大小,均为三石半重(约合52公斤)。 如此沉重的石弹,一个人抱起都是比较费力的。 石弹被安放在了投臂梢端的铁窝内,马钧下令两名庄丁摇动绞盘,将配重箱拉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