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人静心一想,好像自己除了如上折腾一番后,还真什么忙都帮不上。一是个人能力有限,想不出好主意来。二是没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啊。 “岑益之和明社愿意出手相帮,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对于大姐儿、皇七子和我们昌国公府,却是最好的消息。我们双方原本就有合作的机会,现在又通过徐国公主、卫国公绑在了一起。利益,感情,都有了。皇上确实是煞费苦心。” 昌国公到这时终于明白过来,皇上册封徐国公主和卫国公,实际上是向岑国璋示好,希望他率领明社同仁,在后续的岁月里鼎力辅助皇七子。 看到儿子这个表情,老太太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是觉得皇七子不需要能臣干将辅佐吗?” 昌国公迟疑地答道:“老太太,儿子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你这个糊涂蛋啊!”老太太恨恨地骂了一句,“皇上的身体还能坐多久?两年还是三年?一旦龙驭宾天,皇七子不过六七岁,能镇得住谁?要知道,除了广顺王,河阴开封城还有位寿王。只要皇七子出了意外,从法理上,他俩都有资格坐上那个宝座!” “谁能保驾护航,辅佐皇七子平安长大到成年,可以亲政掌理一切?靠你们,还是靠安国公?” 昌国公夫妇俩对视一眼,昌国公夫人忍不住有些抱怨说道:“满朝文武,这么多大臣,怎么就选中了秀才出身的岑国璋?” 老太太气极转笑,心里突然想到一个念头,皇上选了自家大姐儿进宫,后来又一直宠幸有加,得以诞下皇子。 岑国璋和他背后的明社,广安广顺两王以及杨妃都没看上,偏偏选中了吴妃,会不会都是同样的原因:大姐儿的父母亲够蠢够笨,家人也是昏庸无用得多,能干的少? 想到这里老太太打了一个寒战,心里不知道是悲哀和庆幸。 她转头看了一眼昌国公夫人,此前她连探花出身的姑爷都看不起,怎么看得起只是区区秀才的岑国璋。 但问题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会停止如日中天的趋势吗? “东南一场战事,让满朝文武全都现了原形。清流词臣,武勋世家,就连覃系一脉,全都是丑态百出,难堪大用。到了危难时刻,皇上才发现,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数。你们以为皇上真得想这么早就用岑国璋和明社一系?那是留给储君登基后才大用的。现在用了,高官厚禄,叫储君到时候怎么办?” 昌国公夫妇一时愣住了。两人虽然昏庸无用,但好歹读过些书,知道历史上许多君王对托孤之臣,都是先尽量贬抑,等到新君登基后,再大行提携封赏,以厚恩笼络。 “时局板荡,皇上几乎无可用之人,只能出此下策。” 昌国公明白了,低头不语。 昌国公夫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骄傲让她心里还是不爽,出声反驳道:“老太太,朝中还有洪首辅,杨阁老等肱股之臣,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