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对手(二合一)-《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1/3)页

    前几日,林夕持刘备佩剑,令赵云与荀彧兵分两路,一路让荀彧带着关平,同时护送着百姓直奔泰山郡去复命。

    而另一路,就是让赵云率军赶往清河,伺机而动。

    赵云接令后,整整思索了一晚上,也没明白这个伺机而动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深意。

    再者,刘备下令一向简单明了,指派任务也都分工明确,很少见到这种模棱两可的军令。

    由此赵云猜想,这应该是林朝的手笔。

    想到这里,赵云摇头一笑,也不再继续思考了。

    监军行事,向来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自己大概是猜不透了。眼下当务之急,是先赶到清河再说。说不准赶到清河的时候,监军的下一道军令已经到了。

    果不其然,等赵云行军至巨鹿郡与清河郡边界经县时,贾诩带着几十个随从,已经在官道上等候多时。

    对于贾诩此人,赵云从未有过什么接触,不过他倒是听连襟林夕说起过:贾文和此人极有才略,连家兄都奉若上宾。

    就这么一句话,赵云也大概明白了贾诩的能耐。

    眼见贾诩吃完了手中的肉干,赵云很贴心地递过去一壶水。贾诩也不客气,接过大口喝了起来,末了才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

    这些日子郭嘉在林朝手下不好过,其实他贾诩也差不多。

    就比如这个大口吃肉的习惯,在面对刘备麾下,一干注重仪态的谋臣时,他可干不出来。

    说到底,苟道的秘诀,就在于伪装而已。

    而赵云身为自己人,又是老实人,自然不会将他的丑态传出去,导致贾诩也彻底放飞自我一回。

    赵云等他喝饱了,这才开口问道:“贾先生,主公命某屯兵于此,到底所谓何事。若有战事,还请贾先生示下,某好早做准备。”

    从冀州迁徙百姓自然是重任,但赵云听说刘备进攻泰山郡的时候,心中也有些渴望,毕竟快半年没打仗了。

    贾诩呵呵一笑,开始用水清洗着自己那沾满了油渍的胡须,一双仿佛洞明世事的眼睛里,投射出睿智的光芒。

    “赵将军莫急,此番必有建功之机。”

    被贾诩一眼道破了心思,赵云有些不意思地笑道:“贾先生唤某子龙即可。只是,我军真的不必先整顿一番?”

    “不急,不急。”贾诩缓缓摇头道,“某有两个问题,想请教赵将军,若将军想通了,咱们再进军也不迟。”

    虽说赵云让贾诩称呼自己表字,但苟圣贾诩又岂会轻易答应,况且赵云在刘备集团里的地位比他可高多了,他认为暂时还是叫一声‘赵将军’为好。

    “先生有话,不妨直言。”

    赵云以为贾诩是准备考校自己,当下满脸诚恳之色。

    “其一,将军可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诩伸出一根手指,笑道,“或者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贾先生也太小看我了吧。

    赵云心中想着,便开口答道:“先生,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说……”

    可话只说了半句,就迎上了贾诩笑吟吟的目光,赵云顿时惊醒了过来。

    不对!

    贾先生如此大才,难道会问这种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问题?

    又联想到当前的形势,赵云顿时醒悟,真正的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贾诩看见赵云神色,不禁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道:“其二,主公自前年起兵以来,近乎所向睥睨,战无不胜,这是为何?”

    这个问题……

    赵云仔细想了想,才开口道:“先生,某以为主公之所以战无不胜,乃是因麾下能人众多,且都齐心协力,这才有今日之成果。”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却不是全部。”

    贾诩笑呵呵道:“在奉高时,林子初曾有一言,某认为甚有道理,今日也说与将军听听。”

    “何言?”

    一听是林朝说过的话,赵云顿时来了兴趣。

    “品评其人之才,须看其人之敌。”

    “这……”

    闻言,赵云沉默了,沉吟半晌,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却见贾诩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头也不回的往营帐中走去。

    “将军见谅,某从奉高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有些乏了,且先去休息休息。”

    赵云看着贾诩的背影,脑中忽然想起刚才贾诩说的那句话,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看来自己没想明白之前,贾先生是绝不会与自己深谈了。

    第一个问题,倒是很好理解。

    以眼下的形势,广宗的孙观是蝉,兖州诸侯是螳螂,而自己这边就是黄雀。

    可第二个问题……刘备这几年为何战无不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