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战后总结-《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3/3)页
赵云,孙观,孙康三人一同拱手应命,转身离开了。
待三人离开后,林朝抬眼环顾众人,开口道:“诸位,现在可以议一议,今次兵发泰山郡之得失。”
此次出征,前后共耗时四个月有余,如今好不容易告一段路,自然要总结利弊。
且诸侯讨董已迫在眉睫,徐州集团也要定下行动的主基调。
荀彧率先开口,跟林朝汇报了一番此行冀州的收获。
迁徙了多少百姓,有多少世家豪强也举族搬到了徐州,现在都安置在何处,将来如何规划利用这些人来产生最大的收益。
这些都是小事,也很繁琐,但荀彧却记得很清楚。说起来朗朗上口,压根没有一丝停顿,足可见他此行下了多大的功夫。
对于荀彧的定位,林朝心中很明确。
在诸葛亮没有成长到巅峰之前,荀彧就是刘备阵营的大管家。无论钱粮,兵马,政务,都要他来梳理清楚,然后把握大的方向。
也只有荀彧,有这个能力与耐心能做好这些事情。
当然,只靠他一个人也不行,所以林朝打算给他配一些副手,诸葛瑾目前就是备选之一。
当荀彧说完之后,荀谌也开口了,将这些日子的粮草消耗汇报了一遍。不过徐州还有多少粮草,这点他也不清楚,只能写信去问留守后方的田丰。
最后,便是荀攸将有功将士的名单递了上来。
他不善言语,却将士卒的功劳统计在了纸张上,让人一目了然。
其他人还好,此次立功最大的,其实是张辽和徐晃两人。
这两人一个以千破万,并且战斩昌豨。
另一个也出色了完成了任务,在奉高城下以八千人击败了孙观的两万大军。
面对这些繁琐的政事,林朝听完之后也有些头大,被迫皱着眉头思索半天,却毫无头绪。
嗯,有必要组建一个类似尚书台的政务机构了,不然这些事情一起堆过来,谁也扛不住。
不过眼下,林朝也只能耐着性子,挑一些紧急的跟众人一件件商议,最后那些琐碎事物,再分派到每个人手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等到天快黑了的,林朝也累得不行了,可政事连一半都没处理完。
林朝看了看天色,心中哀叹一声。
我可算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累死了!
天天这样整,不到三十就得秃头……
“行了行了,忙了一天了,大家都有些累了。”林朝站了起来,开口说道,“今天就到这……不,反正大事都议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说着,林朝便站了起来,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大步向外走去。
“子初他……”
荀彧这还是第一次跟林朝商谈政事,见他就这么大喇喇跑路了,顿时有些诧异。
你身为做决定的人,却提前走了,我们还议什么啊!
再看所有人,却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理所当然的模样。
荀谌在旁劝道:“兄长不必大惊小怪,子初他……算了,过些时日你就会习惯了。”
荀彧:……
终于……下班了!
不行,以后得想个高效率的划水方式。
林朝站在政事堂门口,贪婪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手中羽扇不停的摇动着。
摸了摸早就被饿憋的肚子,林朝开始盘算着今晚该如何加餐。
可等他刚走出政事堂,徐晃就面色凝重地迎了上来。
“监军,雒阳那边传来了一个消息……”
见素来稳重的徐晃这副神色,林朝不由得有些好奇。
“发生了何事?”
徐晃看了看左右,才凑到林朝耳边低声轻语了几句。
下一刻,林朝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千算万算,怎么把这事忘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