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郑俊怀开始就楚涵合作的事情,讨论了起来。 他们奶厂不缺生意,一开始楚涵他们需要的奶源也不多。 说实话这种生意郑俊怀是不想做的,但楚涵的人格魅力打动了郑俊怀,这才让他不仅亲自接待了楚涵,甚至还和楚涵聊到了现在。 “所以你们一开始要的量是一百公斤是吗?” “没错,一百公斤,不知道你这边的价格怎么说?” 聊到正事,所有人都严肃认真了许多。 奶制品这个时候价格并不低。 六十年代还需要各种票证购买物品的时候,牛奶就是普通人家奢望的产品。 那时候卖奶也很艰难,就是一个售卖人员提着一桶牛奶,挨家挨户的叫卖,六十年代的鲜牛奶已经达到了几分钱一公斤。 普通人家哪舍得购买? 到了七十年代市场经济开始改革,国民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发展的第一要素。 鸡蛋牛奶也就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可那时牛奶仍旧属于稀缺。 那时都是计划经济,连企业多一头奶牛,都需要计划。 更何况大家对于身体素质有了更多的要求,导致牛奶不仅是稀缺商品,还是紧俏货。 孕妇喝奶需要医院的相关证明,婴幼儿喝奶需要出生证明,甚至连退休的老干部喝奶都需要特供证。 没有这些证明,你连牛奶的面都见不着。 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了,市场经济开始复苏了,牛奶渐渐的也就没这么稀缺了。 比如奶厂的国企员工,只需要手持职工证,每天就能免费的领到牛奶。 但因为奶制品的单一,只有所谓的鲜牛奶和奶粉,导致大众对于牛奶的印象非常单纯。 这也是为什么,当宗庆候想做乳制品儿童饮料的时候,楚涵才会举手支持,并且随即就想起了需要牛奶制作的雪糕。 这些产品则会优化乳制品单一产品的属性,在社会上掀起新一轮的风潮。 但暂时,楚涵他们还有一个难关,那就是奶源的价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