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言行如一,践实真理。 樊瑞愿与拔拔晟一般侍奉在先生身边,见证先生的‘为万世开太平’。” 最初的儒家,是以仁礼为主,孟子更是提倡民贵君轻,主张“政在得民”。 也正是如此,早起的儒家,并不适合王朝的统治。 以至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秦用法家,汉初用道家的无为而治。 渐渐道家对统治者而言,弊大于利便得重用新的教派。 这时,儒家站出来一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君权神授,给统治者多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并教化百姓“天地君亲师”。 自此以后,这儒家已经从最初的儒家,渐渐转变为了王朝儒家。 是帮王朝维稳的一个学派。 再往后的儒生便越来越偏,毕竟谁给他们荣华富贵,谁给他们发俸禄,他们还是知道的。 久而久之,亲统治者的人,自然官位节节高。 心怀古儒的人,却被排挤在核心圈子外。 为官的大儒们,也就变得要么是舔狗一样的舔儒。 要么,就只能伪装成舔儒,悄悄施展自己的抱负。 而像王伦这种落草之人,依旧能心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让樊瑞如何不震惊。 这才是真正的古圣之遗风。 樊瑞忽然行此大礼,让王伦也有些不解。 难倒自己忽然有了主角光环?怎么这樊魔王,忽然就纳头就拜了? 当即王伦便将樊瑞扶了起来,问道:“你这是作甚,怎么忽然行此大礼。 咱们梁山不兴这一套,男儿膝下有黄金,有什么事儿站着说就行。” “我也曾读过了一些圣贤书,后来见过了贪官污吏为祸百姓。 便知道这大宋已经无药可救,便放荡形骸,落草为寇,不问天地,不问民生,只得一人之安逸。 却不曾想先生即便落草,亦能胸怀大志。 这也让我幡然醒悟,愿意追随先生,帮先生完成胸中抱负。 你方才所说的三章一律,我们必定恪守。”樊瑞又道。 王伦也没想到,樊瑞这个家伙,竟然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