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沁源县就被日军残杀数千人....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百团大战沉重的打击了鬼子在根据地实施的“囚笼政策”即铁壁合围,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也暴露了作战预想中的某些问题:战役的规模过大,对日军实力估计不足,连续作战的时间过长;特别是第二阶段作战,采取了攻坚战术,过分消耗了八路军的有生力量;在日军大规模的反击和扫荡中,抗日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对此,老总很快意识到,百团大战的时机可能有些超前:“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迸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咱们八路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 好在129师的战果颇丰,独立团更是几乎全歼了第九旅团。 在妥协投降风潮蔓延,正面战场沉寂的情况下,深深嵌入敌后的共产党抗日武装,在并不具备作战实力的情况下,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极其有限的编制规模、驻扎地点和活动轨迹,放弃与实力相适应的分散式山地游击战,几乎让所有的军事力量倾巢而出,采用大规模联合出击的运动战方式,在广阔的区域里向日军发动了全面攻击,这使得共产党武装的出击看上去确实如同以卵击石的决死一战。——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如果着眼于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局,而不是仅仅从局部利益上考量,有谁还会指责八路军对入侵者发动的殊死作战呢? 张伟在团部听着史大凡和成才的汇报,摸清楚了代县的情况,周边的路野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但是同时发起进攻可以,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么大的防区,仅仅是凭借独立团,是没有能力控制住而且防守好的。 这时候的张伟就开始有些烦恼了,要知道,百团大战之后,就鬼子会不会在中国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参谋总长杉山元找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商量如何回答天皇。商量的最终结果是:必须继续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军事压迫,特别是华北治安问题严重,要集中陆军和航空兵在该地区作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鬼子的东京大本营每年颁布“对华作战指导计划”时,都规定该年度为“解决中国事变”的最后期限,可直到一九四一年,庞大的日军仍陷于中国战场上。 因此,这一次,陆军省次长阿南惟几在会上明确表示,他本人“对积极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更加忧虑”,加上归国的筱冢义男对八路军的高度评价,以至于西尾都有一些怀疑他给大本营发回去的书面回应指导内容,是不是应该再次改一下。 西尾寿造的核心观点是:想要结束在中国的战事,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作战。 急于“取得显著成果”的情绪,已经演变为侵华日军普遍的焦躁。焦躁源于这样的矛盾:不能不作战,不作战就等于原地消耗,既不能得到日见短缺的给养,也无法掠夺国内紧缺的资源,更无法谈及“给敌人以更大的压力”从而结束战争。但是,又不能大规模作战,且不说大本营要缩减在华兵力,仅就现有兵力来讲,如果大规模作战就无法巩固占领区,且数次作战证明,中国军队一打就跑,是无法捕捉到他们的主力加以歼灭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