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这一段时间,朱瞻基却很少能够出宫了,因为他要筹备自己的大婚。 他如今住的兴庆宫本来就是宫中最大的建筑区,兴建的年份也不长,所以不用整修。 但是为了迎接他的婚礼,礼部,內监,包括后宫诸妃都热心地忙活着,想要在这件事上出一份力。 就连躲在西宫里面,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几位朱元璋时期的后妃,这个时候也都走出了宫门,为朱瞻基的婚礼出主意。 九月十六日,这一天朱瞻基的大婚的衣裳都已经制作完毕,光是试穿各种衣服,就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他想过古代人结婚麻烦,却也没有想到这么麻烦。而且这个时候,一切都要遵循规矩,他这个太孙的话是根本没有人听了。 九月二十日,这一天是纳徵的日子,也就是送彩礼的礼仪。 朱瞻基要同时迎娶一妃二良娣,所以光是正婚使与副婚使就各有三人。 前往孙娴家送聘礼的正婚使是朱瞻基的大舅舅张昶,副婚使是礼部侍郎吕震。 前往蓝烟家送聘礼的正婚使是二舅舅张升,而前往胡善祥家送聘礼的是定国公徐景昌,两位副使分别是礼部左右侍郎。 虽然只是一个仪式,但是举行的隆重无比。 太孙妃孙氏其父孙忠被封为会昌伯,授中军都督佥事,赏地八十倾。 良娣胡氏其父胡荣官光禄卿、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赏地五十倾。 良娣蓝氏因父母双亡,恩典就赏给了两个弟弟。大弟蓝炬受封辅国中尉,二弟蓝烁受封奉国中尉。虽然只是最低级别的爵位,但是好歹脱离了民的身份。 而且因他们家族无依,所以在京城不远的溧水,赏地一百倾。 纳徵之后,朱瞻基的婚礼就越发变的紧锣密鼓起来。按照惯例,朱瞻基也自己花钱,在京城请了数十个戏班子,在各街坊的公共戏台,唱一个月的大戏。 这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与民同乐,反正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太孙要大婚了。 而在皇宫三大殿与兴庆宫之间的空地处,也搭建了一个大型礼台,方便宗室和勋贵,以及各位大臣们观礼。 婚礼前一日,朱瞻基照例要沐浴净身,祭拜太庙,天地坛。 到了十月初十这一日,天还未亮的时候,宫中的太监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准备在婚礼举办的地点设置御座,制案,节案,卤薄,彩舆等等。 礼部的官员还需要负责把各地方官员,各国使节送来的礼物摆放举行婚礼的大殿台阶上面,让人人都能看得见。 天明的时分,朱棣穿戴好冕服在奉天殿上座,文武官员需要穿戴朝服来行礼。 朱瞻基也身穿皇太孙冕服,向朱棣三拜九叩,随后向朱高炽三拜九叩。今日不仅朱瞻基能进奉天殿,就连昭懿贵妃和太子妃张氏,也都有赐座,接受朱瞻基的跪拜。 迎娶的工作是由纳徵时的正副使来担任,正副使需要先向皇帝叩拜四次,向太子叩拜三次,向朱瞻基叩拜一次。也不知道这样的讲究究竟是有什么典故。 然后他们就拿上制案,节案,从大殿中门出,彩礼紧随其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