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重型动力研究所-《春风1991》


    第(1/3)页

    lm2500的实机暂时弄不来,但是弄到该燃气轮机的公开资料是不难的,甚至搞到一些不那么核心的技术资料也是能做到的。

    姚远给在美国的叶敏峰发去电报,不到两天,叶敏峰就通过电传向济柴动力厂发回来了许多lm2500的相关资料。

    姚远把这些资料和gt25000的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既然开了这个头,姚远就没有浪费时间,亲自带着开始先期的研究。他知道自己大概率要按照家里的意思,在毕业之后服从国家分配去上班,以后放在公司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他打算一鼓作气把重点领域的事情都安排好。

    按照姚老爷子和姚振华夫妇的想法,姚远最好是当个国家干部。和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宇宙尽头是入编”是“上岸”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更多人崇尚的“下海”当老板。

    这个年代,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远没有二三十年后那么高。

    但是对于姚家来说,抛出官本位思想的因素,已经有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新一代接班人又是名牌大学生,理应是走仕途的。

    起初,姚远是不会考虑仕途的,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意规模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膨胀到现在这个规模,原计划用十年时间来夯实基础,现在仅用了三年。

    那么自身的规划就要进行调整了。

    如果能够让家人感到幸福,并且能够为祖国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其实走什么途不重要。

    基于此,春节过后就要实习的他,满打满算只有半年的时间专门伺候生意上的事情了。

    lm2500的相关资料提炼出来之后和gt25000的摆在一起,两种功率相当的燃气轮机的优缺点就很明显了。

    詹成贵不无感叹地说,“美国人的技术是真的没得说,这是他们六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燃气轮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领先我们三十年以上。”

    美国引领世界技术发展,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他们都有,这是公认的事实,差距之大是让人感到绝望的,但华夏人不会绝望,只会奋起追赶。

    “我们会追上去的,一定会,而且用不了太长时间。”姚远信心十足地说,指着lm2500的资料,道,“lm2500燃气轮机是以j79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原型机进行研制的,美国海空军的战斗机大量采用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这么做可以极大地加快研制进度,通用动力搞lm2500,从立项到批量生产,仅用了十年时间。”

    说到这里,姚远顿了顿,道,“春风科学院和长安航发厂合作搞斯贝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把几个动力装置项目串起来互通有无,可以大大加快研制进度。以斯贝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舰船用燃气轮机表现也不错的。”

    既然无法搞到lm2500的核心技术,那么利用gt25000国产化、斯贝发动机国产化两个研究项目来作为技术参考和学习的对象,就是殊途同归的办法了。

    年海红很是感慨,说,“这样一来我就更有信心了,小姚,你的目光很长远,真没想到你把这么多工作做到了前面。”

    “动力装置是工业心脏,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储备相当薄弱,不重视起来,高端工业产品的制造无从谈起。年叔,这也是我当时想尽办法都要让济柴起死回生的原因。”姚远沉声说。

    年海红感慨说道,“是啊,部队要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询问我们有没有合适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当然有,但是装不上坦克,能装上坦克的马力不够。”

    他指着lm2500燃气轮机的资料说,“看看美国人的东西,工工整整,体积小重量轻马力大,这就是战斗力啊,这就是工业水平的体现了。苏联也很强,但是单从gt25000来看,他们和美国人还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我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lm2500立项之初先是搞出了一台lm1500,马力是一万五,后来正式装备舰船的才是两万五,我看我们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先摸索着搞出马力相对小的样机,充分吸取了经验之后再进行提高,小步快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