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萨塔尔和艾捷克-《丝路拾音》


    第(2/3)页

    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和塔吉克族弓弦乐器。雏形源于古代波斯。现流行于西北各地,是木卡姆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叶依澜点点头,从热依木老人手中接过那把艾捷克,仔细的看着这个乐器的结构。

    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音域约三个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

    演奏时,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维吾尔族的民间说法是,艾捷克弹奏出的音乐就像是开门、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这把艾捷克跟另一把叫做萨塔尔的乐器,是热依木老人时常使用的。

    “我爸爸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用萨塔尔给我们弹奏乐曲,他说萨塔尔的音乐非常的适合抒情。”说着,热依木老人抱着萨塔尔,轻轻的拨弄着琴弦。

    随着音乐的响起,热依木老人讲起了萨塔尔的传说故事,“萨塔尔是维吾尔族拉弦乐器,相传远古时候,安拉用泥巴捏成人,让灵魂进入人体时,灵魂不愿进入黑暗的人体,安拉便制作了一把萨塔尔置于人体,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

    灵魂听到这动听的音乐,便情不自禁地跳着萨玛舞,进入了人体。”

    听着热依木老人介绍传说,叶依澜也过去仔细观察着那把萨塔尔。

    在热依木老人手里的萨塔尔,形制和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布尔非常相似,外观像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

    它大概有全长一百三十厘米的模样。

    萨塔尔的共鸣箱呈瓢形,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凿出腹腔后,在上面蒙着桑木薄板做成的,而这个面板上部开有出音孔。

    萨塔尔的琴杆较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端为琴头,平顶没有任何装饰,正面和左侧设有九至十七个t形弦钮,下设山口。

    琴杆正面有按弦指板,其上缠有十八个丝弦品位,有的还在面板上设有高音品位。面板下部中央置有木制长桥形琴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