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孩子们的大姨-《山中明灯照前程》
冯美兰能够理解张寒梅,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认同张寒梅的想法,但是提到免费办学这件事,她眼下却无法给出任何承诺。
“难度真的很大。”冯美兰这样告诉张寒梅:“头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县是真穷。现在助学都不能做到贫困线以下学生全覆盖,经费缺口太大了。没错,我是说过,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但助学和办一所新学校是两个概念。”
“第二个问题,按照你的想法,办女校。那难度就更大了。你想想看,你办女校的想法,在你们学校都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那在教育主管部门肯定也是一样,会有很多人反对。所以光审批这一关,你就很难过。”
“是我太天真了吗?”张寒梅知道冯美兰说得都是真的,但她还是难免十分失望。
“你也先别这样灰心。”冯美兰安慰似的拍了拍张寒梅的手臂:“这事儿急不得。我明天先和教育局的徐局长谈谈,听听他的想法,顺便了解一下设立公立学校都需要那些手续。要说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我们办女校,你总得说清楚为什么将贫困线下的男孩子拦在校门外吧?这可行性,报告可得做的扎实,数据必须得详实,用事实说话,前期需要大规模的走访和调研,这事儿,你自己一个人可弄不成,光靠着我也不行,我虽然是县委书记,但也不能搞一言堂,还是得先争取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
“那,我能做些什么呢?”张寒梅立刻问道:“我知道我只是个普通老师,能力有限,但我总不能这样干等着吧?”
“你呀,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养好身体。”冯美兰笑了:“你想办学,总得硬硬朗朗地看到学校开课的那天吧?这是你的理想,你得有个好身体,才能好好为你的理想打基础呀。”
“大姐,放心,我没事的。”张寒梅也笑着答道:“手术恢复得很好,我这次一定按时吃药,定期复查,不会耽误的。”
“还有。”冯美兰拍了拍自己放在一旁的皮包:“这次咱们可说好了,这六千多块,是妇女代表们捐了给你养身体治病的,你可不许再拿去给学校和学生。”
“大姐,”张寒梅一脸无奈:“我是有正式编制的老师,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医药费有报销的。”
“又不是百分百全报。”冯美兰答道:“再说了,营养品谁给你报销?那养病不得花钱嘛!你现在家里养着五个女孩子,学费、书费、吃住,一个月下来不少钱呢。你看看你自己,省到什么地步了?那包破成那个样子,还有这鞋,这外套,穿多久了。我可听说了,今年咱们地委选优秀教师,县里一个名额,徐局长报了你。你就打算穿这身去市里领奖吗?人家瞧见了,还以为我虐待你呢。”
“我这外套还挺好的,市里买的呢。”张寒梅理直气壮地扯了扯自己的黑色上衣:“以前我们学校李老师和孙老师她们,都夸我这件衣服好看。”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冯美兰忍不住笑出声:“眼看都快千禧年了,你怎么就跟活在九十年代中似的,你现在去省城看看,哪还流行你这种款式啊!你呀,真是眼里除了学生,什么都看不见。”
“我是老师,想着学生不是应该的嘛!”提起家里的孩子,张寒梅立刻有些惦记,也不知孩子们今天都吃了些什么……她转头看了看摆的满满的饭桌。
冯美兰请张寒梅吃饭,选在了县城里最好的饭馆,她不知道张寒梅爱吃什么,就捡那些看起来比较有营养的菜,点了一大堆。两个女人对着这一大桌子菜,其实是有些浪费的。
“大姐,这些菜,等会儿都给我打包回去吧。”张寒梅朝冯美兰露出个略微不好意思的笑容:“这么多菜,也吃不完,挺浪费的。我拿回去给孩子们热热吃。现在我病着,家里几乎不开火了,孩子们最近都在其他老师家蹭饭,总这样也怪不好意思的。尤其那个猪蹄汤……我觉得挺有营养的,孩子们正在长身体,我们平安镇那边你是知道的,没那么多好东西。”
“好呀好呀,”冯美兰立刻点头:“哎呦,这个汤不太好拿吧,你等着,我去找他们借个汤盆,让他们再做几个菜,你一起拿回去。”
“不用了,”张寒梅摇摇头:“这些就很好了,平时孩子们也都吃不上。”
“那哪行。”冯美兰笑着答道:“你叫我一声大姐,那你家里那些孩子,就该叫我一声大姨。大姨请吃饭,光给吃剩的怎么行?”
到了最后,张寒梅最终没有拒绝冯美兰用车送她回平安镇。毕竟她自己端着饭店的大汤盆坐小巴,也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冯美兰在饭店打包了好多菜,全都堆在她的车里,这个车里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奇怪饭味儿,但冯美兰似乎一点都不介意,高高兴兴的跟张寒梅一齐上车,一路聊着去了平安镇。
冯美兰其实挺忙的,她推掉了下午的活动,就专门为了送张寒梅。到了平安镇之后,她一直将张寒梅送到了家里,又参观了一下张寒梅那个看起来像是学生宿舍的家。
“先歇会儿,”冯美兰这样告诉张寒梅:“等差不多快放学了,咱们一起去你们学校看看,也别去太早了,省得影响孩子们上课。”
“好!”张寒梅高兴地点点头:“县委书记亲自来视察,我得给校长打个电话。”
“别了,”冯美兰摇摇头:“就这么直接去。今天也不是来开座谈会的,主要就是先看看简单看看,等哪天我带着教育局的同志们专门来一趟。你们学校的情况,其实不用看我也能想到,平安镇是咱们逢山最穷的一个镇,周边都是排倒数的贫困村,硬件条件差,生源也糟糕是肯定的。所以我才说你了不起,这么差的条件,你也能带出两个在省里获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