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二见丞相(2)-《赤色三国》


    第(2/3)页

    “益州固然去岁大涝,国力大减。然而正因如此,逆魏更想不到我会在第二年春末,立即发兵北上。以有备而攻之无备,必大破敌军,此三胜也。”

    “如今天下皆知,我大汉要出兵祁山,我与东吴也是如是约定。然则,我实则要领兵出陈仓道,包围陈仓,以此路北上。曹魏必然不做防备,由是我军有奇袭之效。此四胜也。”

    李定大急,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是兵出陈仓道。可是在历史上,魏将郝昭死守不降,诸葛亮猛攻陈仓二十余日而不得寸进。最后汉军粮草补给跟不上,而曹真遣大将费耀驰援陈仓,更有大将张郃领精骑截击诸葛亮。汉军只能再次退回汉中。

    可是李定还未来得及出声抗辩,诸葛亮便又说话了。

    “真正最重要的,还是第五点,”诸葛亮慨然一笑,“曹魏倒行逆施,窃据神器。而今上乃大汉正统,天命在我大汉,北伐逆魏是顺应天意。曹魏荼毒中原,中原百姓无不心念王师,一旦大军北上,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曹军诸将也必定会如我去岁北伐陇右一般,纷纷倒戈而降。”

    诸葛亮笑了:“以正道而伐佞贼,奉大义以讨不臣,举王师以定叛逆,焉能不胜?”

    李定沉默了,诸葛亮的这番话未免过于冠冕堂皇,一时间他竟无言反驳。在诸葛亮面前,总不能说蜀汉不是正统。李定张张嘴,又不得不闭上。

    杨仪冷笑着看着李定:“李郡守,丞相并不计较你妄谈军机之罪,反而耐心与你说解,晓义理于你。丞相对你如此尽心栽培,你为何还不作速谢过丞相?”

    诸葛亮一直盯着李定的反应,见他的表情,便知道李定一定是心中暗暗不服气。

    诸葛亮暗叹一口气。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一位高明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善于观察天下大势的纵横家。在诸葛亮的心中,自然也不会简简单单地相信所谓以正道临不义就能理所当然地获得战争的胜利。为何一定要坚持发动北伐战争,诸葛亮自然是有难言之隐。

    然而在明面上,却不能不强调汉室的正统,不能不高喊奉大义而伐逆魏的政治大旗——这也是诸葛亮唯一可以使用的战争借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