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谍影-《三国战神赵云》


    第(2/3)页

    樊娟的信,赵云很快就收到了,打开一看,赵云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信一开头,便写道“思君,念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赵云哭笑不得,真想把信马上丢掉,还真符合樊娟的个性,又直接,又肉麻,敢以这种口气写情书,除了樊娟,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匆匆看了一遍,都是没用的废话,连鸡汤都算不上,父母搬到洛阳,赵云早就知道了,至于樊娟如何想他,赵云直接一眼扫过,全然没往心里去,蔡琰去拜访爹娘,赵云也没多想。

    等忙完这一阵,赵云就回洛阳,所以这封信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看过直接丢在了一旁。

    南阳这边的人市,已经全部取缔,为了防止迫于生计卖儿鬻女的现象发生,赵云下令,在南阳下辖36个县城,都设立了粥铺和募兵处,条件实在艰苦的,赵云严厉督促各地县令务必妥善安置。

    人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像李大锤这样的,签了卖身契,便身不由己,家里若是抄家,所有的奴仆都会被人贩卖,就算家主没有被吵架,也可以将家奴转卖给别人。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根深蒂固的奴隶制所造成的。

    不管是仆从,还是下人,又或者丫鬟、家丁、府中的护卫…不管是什么叫法,归根结底,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奴隶!

    这种事情,尽管赵云知道该怎么做,却又无可奈何。

    家里的主人要把奴隶卖掉,哪怕是卖进青楼,赵云也阻止不了。

    主人别抄家,奴隶也可以被成批量的转卖,也是合情合理的。

    制度的问题,远比战争更让人头疼。

    到了清朝,华夏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的知道,奴隶的问题始终存在。

    自愿卖身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大户人家的奴隶,赵云却辗转反侧,接连几日都寝食不宁。

    奴隶制、封地、世家…这些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