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劝说王邑-《三国战神赵云》
第(2/3)页
卫觊之所以来劝说王邑,如此上心,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被赵云‘强行’接走蔡琰,卫家就把赵云给恨上了,何况赵云发布招贤令,重用了不少寒门学子,推行的政策,几乎都是利于底层的穷苦百姓,卫觊对此非常不满,如果被赵云把天子迎到洛阳,他相信赵云对之前的政策一定会变本加厉,兴许还会找卫家秋后算账。
所以,卫觊才会主动来找王邑,说动王邑后,他又去见了张扬。
张扬一向唯袁绍马首是瞻,忙私下派人联络袁绍,想取得袁绍的支持,袁绍正忙于儿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派兵支援,但在田丰沮授的劝说下,也亲自写了一封回信,默许了这件事。
田丰本想让袁绍出兵,结果,大失所望,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张扬和王邑,希望他们能阻挠赵云的计划。
田丰和沮授,都有长远的目光,两人早就看出赵云绝非等闲之辈,而且,赵云既不跟袁绍、公孙瓒、陶谦站在一起,也不跟袁绍、曹操、刘表一条心,所有诸侯,要么忙着守住现有的地盘,比如陶谦和刘表,要么忙着迅速扩张,比如袁绍和曹操,唯独赵云,虽说也打了不少胜仗,可他的却心思全都放在了汉室上面。
这本来没什么,正如卫觊所说,这年头,挂羊头卖肉的比比皆是,谁不把匡扶汉室挂在嘴边上,可唯独赵云,真心实意忠于社稷,若是让他把天子迎到洛阳,就等于赵云手里有了尚方宝剑,随时可以出兵讨伐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袁绍是什么样的人,田丰沮授心里再清楚不过,别说袁绍,就连他们自己,也并非愿意把一腔热血献给汉室天下。
《三国》中,天子东归之际,沮授劝说袁绍迎驾来邺城,说的很清楚,要奉天子以令不臣。
后来天子去了许都,田丰又劝说袁绍应当把天子接到冀州,挟天子号令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田丰沮授都是一等一的顶尖谋士,但站在汉室的角度,他们绝非忠于社稷的臣子。
现在,赵云没有迎驾的时候,就算他再忠于汉室,田丰沮授也不担心,因为,赵云没有实力,也不能借助天子皇权,就相当于一个业余的警探,袁绍这些江洋大盗,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可如果赵云将天子接到洛阳,赵云立马摇身一变,变成了皇家警察,江洋大盗本事在大,也会不自主的把脖子乖乖缩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