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前尘往事之玉不离身6-《上古泰皇》


    第(3/3)页

    原本计划的两日抵达姑苏码头,却是因连续的阴雨天气用去了足足三日。直至一行人如软脚虾般的下了船,依旧是阴雨绵绵的天气。

    南方的梅雨天委实漫长难熬,他们要抓紧时间赶路。距离文书注明的抵达时间只剩下一日。豫让没得选择,只好带着大伙马不停蹄的在蒙蒙细雨中向西边艰难前行。

    道路泥泞不堪,时间又紧迫,诸事仍需提前打理。豫让催促着诸人赶路,中途并未休息。见大伙情绪不高,豫让开解道:

    “再行一个时辰便能抵达姑苏。大伙加把劲赶路。入了城,还要去太宰府拜会,奉上君夫人准备的礼物。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等若不快些,怕是傍晚也寻不到住处。”

    矮子看出了豫让的心思,小声提醒道:

    “你若是怕这帮土老帽横生枝节,倒不如在城内寻一处偏僻之所安顿。我等便不去投那馆驿,省得受吴人白眼。”

    “嗯,趁着雨天,入城人少。送完礼,便去找找。”

    于是,借着雨幕,在往来行人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低调的进入了姑苏城。

    检查过文书后,豫让向守门士卒问明了太宰府的位置。他们未作停歇,直奔太宰府的方向。

    如此急赶,完全是为了表达越人的诚意,刻意让太宰府的人看到他们狼狈的模样,博取些同情与好感。

    岂料这一想法,却是给他们带来了好运。

    豫让等人在太宰府搬卸礼物时,碰巧遇到了伯嚭自吴王宫归来。兴许是吴王今日无意间问起了越国而来的倡优,伯嚭称豫让等人不日便可抵达。

    没想到说曹操曹操便到。伯嚭回到府门外就碰见了豫让等人在雨中忙碌。他随口向管家询问,得知这些被雨水淋得如落汤鸡一样的苦工正是越国派来的倡优。伯嚭大喜,竟然召见了作为领队的豫让。

    太宰府的偏厅,豫让拜服在地上不敢抬头,等待着伯嚭的询问。作为管家的小伯向家主念完了礼单后,厅堂内发出细微的哒哒声。四声并连,重复了几遍。略带苍白的话音在厅堂内缓缓飘荡传来。

    “令国主夫人这般客气,委实是过于谦卑了。自古尊卑有别,令国主乃是天子册封之诸侯。伯嚭不过一介外臣,受之有愧。收此厚礼乃是于理不合。”

    豫让曾听忍门中袍泽说起伯嚭,称此人乃一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之徒。可此时这般言语,并非是作假。毕竟,在对方眼中,豫让只不过是个从事卖艺杂耍的小丑,身份与奴隶一般,无需在他的面前惺惺作态。

    “这样吧。你归国之时,本宰备一份回礼,你带给君夫人。如此便不违礼法了。”

    豫让不敢接话,恭敬的拜服在地上。伯嚭与他身旁的小伯交待了几句后,命豫让起身回话。

    随后,豫让见到这位权倾吴国朝野的太宰大人,对方竟是面容英俊且皮肤白皙的犹如涂粉的女子,若非两撇鼠须显得有些刻薄,其样貌不亚于范蠡。

    随着目光下移,看清伯嚭的手指,豫让微微错愕。那人一只手的指甲足足有近乎两寸的长度。伯嚭见对方注视着自己的指甲,呵呵笑道:

    “人有卑贱之分,然士卿亦是如此。这手无需劳作,便是这般模样。”

    显然,他是在说,自己乃是权贵中的权贵。留出长长的指甲便是不劳作的象征。当然,这蓄指甲便是自吴越之地的贵族兴起,勾践年轻时亦是这般。后来,或许是因劳作不方便也就剪掉了。

    这种有技术含量的炫富方式一直流传至明清时期。明代便有皇帝后宫的妃嫔为了体现自己高贵的身份蓄长指甲。为此还发明了护指套,到了清代风靡后宫。

    试想那时的妃嫔为了蓄指甲还需保护措施,而这时则完全没有。能长出两寸的长度,可见伯嚭已经富贵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