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轰动世界!-《重生之胆大包天》


    第(2/3)页

    何处长的同意让王耀一下子更坚定了包机的信心。

    不过何处长的同意,不意味着搞定了全部运输局以及航空局的人。

    接下来的大半年里,王耀找浙省的民航局,常沙的民航站,温洲的民航站,华夏空军管制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盖了几百个章,批文累计起来有一米的厚度,拿到了民航局和空军管制部门的批准文件,走通了所有的关节,可以承包常沙到温洲的航线。

    为了保险,王耀第一次包的是小飞机,除去机长,副驾驶,乘务员……只能坐36个人,摊到每个人全票价400元左右,利润大概只有2-3人,也就是说必须全部坐满,才有一些利润,如果没有坐满,那么这一趟就是亏损的。

    这考验着王家兄弟们的营销能力了。

    他们想了很多方法,做广告,打市场,甚至加上座位,不浪费飞机上的每一寸空间……

    他们精准地核算成本是国有航空公司不可能做到的。

    ……

    这年代温洲人四处其他城市做生意,很多人提着装着钱的行李包,那是睡不着,吃不好,这年代火车上可还是很不太安全。

    车匪是神出鬼没,因为绿皮车的速度慢,窗户又可以打开,扒火车的匪徒不少。

    1991年下半年,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常沙起飞。

    许多人在温洲翘首以待。

    一个多小时后,那架从湘江江畔飞来的银鹰,徐徐降落在温洲机场。

    包机抵温的下午,温洲机场航站楼二楼举行了隆重的通航典礼,浙省,湘南省两省民航管理局,温洲是政府等方面许多领导出席典礼,并列坐在主席台。

    这是华夏民航历史上发生的一大奇迹,私人也可以承包飞机!!!!!!

    这一天,对于农民出身的25岁的王耀来说,是人生道路上最值得骄傲的日子,开创了华夏内地首个民营包机案例,成为了华夏民航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这一天开始,他的一生都改变了。

    这一天也是华夏民航历史上特殊意义的一天,对此,国内新闻媒体竞相报道。

    “农民胆大包天!”

    一夜之间,王耀的照片登上了华夏报纸的显著版面!!

    国外也跟着凑热闹了!

    美国、日、新加坡、港岛等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机构也倍感新奇,称此举为“华夏民航扩大对外开放迈出的可喜一步”,华夏的私营企业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