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三僧-《诸天从茅山开始》


    第(1/3)页

    从木山府,到京城开封,大概有三千里。

    陆路的话,大概要走二十天,甚至一个月。

    就是水路,顺着漕运大运河北上,也要十天八天的样子。

    所幸,张恒不是普通人。

    他以飞行法赶路,下午出发,临到晚上就已经抵达汝南,距开封不过八百里。

    偏偏这个时候,天上起了狂风。

    张恒看了看天色。

    山中无岁月。

    去木山府找宁采臣时,才刚下第一场雪。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冬去春来,算算时间,距离三月三上巳节已经不远了。

    “天色昏暗,又起狂风,不多时,恐有雷雨相随。”

    张恒赶了半天的路,着实有些累了。

    再见有要下雨的意思,决定先找个地方过夜,以免与雷雨同行,一个不好被闪电劈下来,那就丢脸丢大了。

    “嗯,还有个小庙!”

    张恒人在空中,也是耳聪目明。

    目光一扫,很快发现下面有个亮着灯火的庙宇。

    庙不大。

    一间大殿,三间瓦房,外加一个庭院。

    张恒想了想,他是吃四方的道士,干脆也就不走了,这庙看上去不错,晚上就住这了。

    嗖!!

    张恒从天而降,落在寺庙外面,看了眼门上的牌匾。

    “小修庙!”

    念叨两句,张恒笑着摇头:“这庙宇也不知道是哪个云游僧建的,起名都起的如此谨慎,看来没少遭受社会的毒打。”

    嘎吱...

    张恒从正殿进去,一推门,发现端坐在法台上的居然是弥勒佛像。

    而在佛像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

    左边写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右边写着:“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看看对联,再看看弥勒佛石像。

    张恒点了点头:“红尘滚滚浪涛尽,往事付笑谈,果然是大觉悟者。”

    说完。

    张恒往后院去,只见寺院中拴着一头牛,而在亮着灯的僧房中,还坐着个读话本,读的正入神的少年人。

    这少年看着大概十五六,张恒往他的书上扫了眼,书名叫:大剑恩仇录。

    “什么垃圾书。”

    只看了眼名字,张恒就兴趣全无。

    “小兄弟,别看了。”

    张恒目光扫过,询问道:“这寺庙里只有你吗,寺里的和尚呢?”

    “谁?”

    听到有人喊自己,少年猛然惊醒。

    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张恒后,惊疑不定的问道:“你是人还是鬼,走路都没有声音吗?”

    “我当然是人,至于走路没声音,是你看得太认真,就你这个看法,别说走路了,把你的牛牵走你恐怕都不知道。”

    张恒一边回答,一边再问:“寺里的和尚呢?”

    “不曾见过。”

    少年如实答道:“以前庙里有三个和尚,但是半个月前,他们就好像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我是附近的村民,没事的时候出来放牛,偶尔会在这歇歇脚。”

    张恒一听这话,疑问道:“你既然是附近的村民,天黑了怎么不回去,家里不担心你?”

    少年摇头:“我从小与人为奴,哪来的父母,至于回不回去,我是签了卖身契的家奴,主家管的不严,今天看书看的兴起,所幸明天再回去就是了,顶多被责骂一顿,骂呀骂,我早就习惯了,多跟管事说两句好话就行。”

    张恒看了看少年的打扮。

    衣服上满是补丁,但是洗的还算干净,而且脚上有鞋,说明少年虽然是家奴,可他在家奴中也是有些地位的,能混到一双鞋穿。

    要知道,很多家奴根本没鞋穿,下地干活也好,在家里做工也罢,都是光脚走路,地位十分低下。

    轰隆!!

    天空中响起一声闷雷,下起了小雨。

    少年人赶忙将院子里的老牛牵进弥勒殿避雨,临了,又不忘向张恒说道:“这里有两间僧房,一间火房,还有个大殿,左边的僧房我住下了,右边的给你,我的牛则住在大殿,你看怎么样?”

    “不错。”

    张恒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想了想,从乾坤袋里拿出两个馒头递给少年:“拿去吃吧。”

    “我不白吃你的馒头。”

    少年接过馒头,从布袋里掏出一把干枣:“这些都是我在山上捡的,虽然个头是小了点,但是味道不错,换你的馒头吃。”

    “好。”

    张恒也不客气,接过了干枣。

    入口。

    干涩无比,枣味很淡,根本谈不上好吃。

    少年却吃的津津有味,一口干枣,一口馒头,向张恒问道:“你是从哪来的,是庙里和尚的朋友吗?”

    张恒摇头。

    少年见状再道:“庙里的三个和尚不错,没事的时候经常帮我们干活,也不知道他们去哪了,一声不吭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张恒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