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 周游世界(八)拜谒列宁墓-《追梦与碰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专门研究共产党历史的研究生,龙星对列宁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列宁作为领导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这是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事情,而列宁对此居功至伟。龙星肯定要瞻仰列宁。于是,他约了几个文友一起去拜谒列宁墓。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

    1924年1月27日建成列宁墓,最初是木结构的。1930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卫国战争后,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体表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采用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陵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距列宁墓不远,有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有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地。

    看到列宁的墓地和遗容,参观的人自然会想到他轰轰烈烈的一生。龙星虽然读过《列宁选集》,对列宁的思想和人生经历比较了解。但是,他的了解肯定没有解说员那么详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市。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平民知识分子,先后任中学教员、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视察员和总监。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出身于医生家庭,喜爱音乐和文学。

    1879年8月28日,列宁进入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学习,学习成绩优异。1887年6月22日中学毕业时获金质奖章。龙星觉得: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事业一定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人领导的!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很难干成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办法人情复杂的伟大事件的的本质和规律。李自成就是这类人的典型,所以他即使占领了北京也不能够建立自己的王朝。有人会拿朱元璋来反驳龙星。龙星会说:朱元璋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的重臣刘伯温可是学问很深厚的人,可知天文地理和社会规律。

    1887年5月,在列宁即将中学毕业之际,哥哥亚历山大因参与民意党组织的谋刺沙皇的行动被反动当局逮捕杀害。龙星觉得列宁哥哥的死肯定激发了他的斗志,让列宁产生了一定要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

    1887年7月,列宁全家来到喀山定居。8月,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年底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捕并遭放逐。翌年秋列宁返回喀山,加入费多谢耶夫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892年,他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和毛委员当初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很相似。中国和俄国在革命的时候,农民都非常多,没有农民阶级的支持,革命很难取得成功。

    1893年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

    1906年,列宁被选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决策团。

    1907年12月,革命失败后,列宁离开俄国,流亡在西欧的巴黎等地,在相对贫困的条件下坚持从事政治写作。

    1909年,列宁为回应对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争论,他在完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日后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

    1912年,列宁参加欧洲各地的社会主义集会活动。列宁曾在巴黎与社会主义革命者依涅莎·阿尔曼德相识,两人建立了秘密的情人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批评那些支持本国战争的社会民主党,声称第二国际已经死亡,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战争期间,他居住在奥地利波罗宁镇时,曾被当局短暂扣押。

    1914年,列宁搬到中立国瑞士的伯尔尼,后来又搬到了苏黎世。龙星认为:列宁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他为了革命,可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这些都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

    1915年8月,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能取得胜利。9月,他在瑞士参加了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齐美尔瓦尔德会议。列宁作为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领导人,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呼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而会议中的多数派否决了他的主张,认为应把会议纲领限制和平主义的范围之内。在第二次于瑞士召开的反战会议中,他率领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重申主张,但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妥协的宣言。

    1916年春,列宁在苏黎世完成了另一部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批判论敌考茨基的同时,也普及了后者在19世纪的正确观点。1917年7月,彼得格勒发生了“七月流血事件”,俄国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武力夺权的想法。他潜伏至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革命斗争,8月9日离开俄国本土到达芬兰(当时处于半独立的处境),在此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9月7日,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旨在推翻临时政府的政变,后者不得不向布尔什维克的赤卫队求援。政变最终被粉碎,而布尔什维克也借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列宁分析了新的形势后,9月12-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夺权的方案,并于同年10月7日从芬兰秘密返回彼得格勒。列宁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于1917年10月24日夜间到达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11月7日,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士兵和水兵于次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并表示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立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即“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同月8日,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领导,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2月20日,列宁提议组建了一个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任命捷尔任斯基为契卡领导。

    1918年1月15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建立红军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为军事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领导。2月,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人民委员会告俄国劳动人民书》。3月,列宁领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同年颁布宪法,将国家的正式名称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8月30日,列宁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对工人演讲后刚要踏上汽车,一位女性上前与其交谈,正在列宁回答她时,一支握勃朗宁手枪的手在三步远的近距离伸了出来,接着响起了三声枪响。第一发子弹击中列宁左肩,第二发击中他的左胸并穿颈而过,第三发却打中了正在与他谈话的女性。列宁当即倒地不省人事。此次暗杀事件给列宁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风与此有关。卡普兰是社会革命党成员。事件发生不久后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兰承认自己刺杀了列宁,并表示幕后无人指使,完全是个人所为。11月30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任命列宁为领导。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时瞻仰了列宁的遗体并默哀。

    龙星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心中有无限感慨。列宁的一生是如此波澜壮阔,而生命是如此短暂。如同一颗小星星划过天空,留下炫目的光辉并改变了地球的面貌。龙兴觉得孙中山的悼词概括的非常准确:茫茫五洲,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并世而生,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艰,我丁百厄;所冀与君,同轨并辙。敌其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龙星认为列宁的确是开创人类新纪元的伟大导师;的确是言行合一,坚韧顽强的革命者;的确是有先知先觉的英明领导人!只要人类还存在,列宁将被人们永远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