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03.人啊,一生的工作只为认识你自己 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孟子也曾经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显然,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疑问:这是我吗? 希腊神话中有一则叫做“斯芬克斯之谜”的有趣的故事:斯芬克斯是一名狮身人面的女妖,她把守着路口,向来往行人出了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猜出谜底的,便被放行;猜不出的,便被这位女妖吞噬。 这个谜语的谜底应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原来它的谜底就是我们“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一个娇嫩的婴儿,用四肢爬行。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他用两只脚走路。到了晚年,他是那样老迈无力,以至于他不得不借助拐杖的扶持,作为第三只脚。遗憾的是,众多路人都猜不出来。作为“人”的人,却不能认识自己,只能眼睁睁地进入女妖的血盆大口,成为斯芬克斯的一顿美餐。幸亏一位智者俄狄甫斯猜中了谜底,才使这名浅薄的女妖无地自容、跳崖自杀了。 是啊,人有两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目观八方,就是看不到自己。然而,一个人要培养承担重任的力量,首先要从自我认识、自我训练做起,这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条件。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子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14世纪的英国诗人乔叟说:“自知的人是最聪明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苏格拉底的助手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位助手就是没有跳出“庐山”,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和审视自己。 也许你又要问:在这一生的工作和认识自我中,我们又该怎样行动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比较认识自我,当你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时,你就看看身边的人怎么做吧。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总是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社会交际中,他人就是一面镜子,同样,你也可以从别人的态度中把握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互相比较中才能了解自己。我们看不清楚自己,就记得照镜子。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以此来获得一些评价,你就能了解和认识自我。最后,做每一件事情,每个人所取得的成果是不一样的,要学会从成绩中认识自我,但各人所具备潜能的性质不相同,有人拙于文字而长于工艺,有人不善辞令而精于计算。如果只看少数项目上的成绩,往往不能察见一个人的才能和禀赋的全貌。因此,请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认识自我。 人生之中,你最大的智慧是了知生命的本质和秘密。你最大的幸福是预知自己的命运,而这种预知,来源于正确认识自己,最终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一生的工作也只为了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自己可以是草芽,遇春风春雨就破土,释放氧气清新原野;自己可以是树苗,在阳光雨露滋润下长壮长高,撑出绿荫抚慰人心。 104.失败的人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雄鹰奋力飞向更高的天空,鱼儿在清澈的水里自在遨游,骆驼在苍茫的大漠间跋涉,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奇妙的空中花园、精致的苏州园林、美轮美奂的泰姬陵,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中国的万里长城、约旦的佩特拉、秘鲁的马丘比丘遗址、尼罗河边的金字塔,因为选择了价值才成就了美名的享誉,同样,任何事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老太太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大鞋走来走去,姿态忸忸怩怩,步履蹒跚,她自己也总是一副不舒服的样子。有人问她为什么不买小号的鞋穿,老太太却说,我这种鞋,大号小号一个价,我为什么要弃大就小呢?这个老太太的确又可笑又可悲,为了贪图大尺寸的鞋料,而让自己穿不合脚的鞋。 人生有时候就像穿鞋,有多大的脚就应该穿多大的鞋。最好的鞋是适合自己的鞋、最合你脚的鞋,而不是别人脚上花哨的、华丽的、名贵的鞋。同样,最好的人生也不是别人光鲜亮丽的人生,最好的人生是找到了那条最适合你持续走下去又顺达的路。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那时他穷得连中午餐都吃不起,常露宿公园。而他在推销时遇到的一位老和尚的一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老和尚说:“你在替别人办保险时,要先考虑自己、认识自己,这样才能走上正确之道。”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上帝安排了每个人的到来,同时也为每个人确立了专属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你也不可能什么都适合去做,所以,你还要学会放弃,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放弃愚蠢的行动,只有学会放弃、学会知足,才能更好地把握快乐、享受幸福。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的老虎也十分快乐,他再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中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具备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许多时候,看着别人耀眼的光彩,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更幸福一点,别人的道路更平坦一点。而对自己的却生活总是不满意,于是开始一味羡慕别人,并蠢蠢欲动地想要去尝试,可这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更不会有两个一样的人,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两只老虎的故事不是显而易见吗? 一只乌鸦羡慕老鹰漂亮的俯冲、抓小羊的动作,于是就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学会,于是开始自己也模仿老鹰的动作拼命练习,过了几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恰好这时候,有一只羊从树下经过,乌鸦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山羊背上,心想着完成老鹰那样完美的动作,然而,它没想到自己却被抓了,它的身子太轻,爪子也被羊毛缠住,翅膀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大,它不但没有抓住小羊,反而被别人掌握住了生命,乌鸦盲目的模仿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而另外一只老鹰却从反面来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位生物学家看到一家鸡场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鸡场主人。主人说:“它一直就吃鸡饲料,被训练成了一只鸡,始终都不想飞,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还是一只鹰,应该能教它飞的。” 于是生物学家经过多次训练,逐渐打消了老鹰的疑虑。最后,生物学家把它带上高山,面向太阳,奇迹发生了:老鹰发出胜利的欢叫,冲向天际。 适合某人穿的鞋,可能会让另一个人穿来痛苦不堪。生活中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良方,每个人都有他自成一格的生活模式。歌德曾感叹道:“为何老是有人喜欢对他人恶言恶语?我想可能是大部分的人都误以为肯定了他人的优点,便会跟着减损了自己的光荣所造成的。”为此,但丁说出了这样一句扛鼎之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千条万条,不止一条可以获得成功,可是通往罗马的道路有的曲折有的平坦,但最快捷的途径只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路只有一条。找到了它,就要决绝果断地走下去,再不要忧郁徘徊,终会走出光明的一片天。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路才能在主观与客观上坚持走下去。道家最崇尚顺其自然,苏格拉底总用“量力而行”来勉励自己,穿适合自己的鞋,走适合自己的路吧! 105.与自己为敌的人生是悲惨的人生 一位哲人说出了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秘密:“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心中有“牢笼”,是与自己为敌了,你自己都与自己为敌,试问:你这人生如何能开放、幸福?能不悲惨吗?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关键在于冲出“心理牢笼”,不再与自己为敌。 我们的放不开,我们的不能原谅,我们的任性或者我们没有缘由的执著,一切的这些最终到底对谁造成了影响?阻止了谁的幸福?答案是我们自己。太在意一件事对自己的意义而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总之,可以使人生变得不如意的事,常常是连自己也看不开。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