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帅级大将【第三章】-《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2/3)页

    董虎皱眉了好一会,说道:“叔父忧虑的是没有精悍兵卒,大公子请看啊,卢植任北中郎将,卢植虽在江南平定过九江蛮,但他是幽州人,卢氏是幽州名门望族,想要招募些幽州悍勇兵卒自不在话下,而那皇甫嵩、朱儁统领的是北军五营,战力如何暂时还无法确定,但北军五营却是帝国装备最好的兵卒。”

    “也就是说,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有数千核心悍勇将卒,而叔父呢?叔父只有一千湟中义从,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是清流名士,即便那朱儁出身贫寒,但却被士人所接受的,所以各世家豪门不仅不会扯后腿,反而会不断的为三人送去谋臣悍将、辎重、精悍家丁民壮,这三人在面对毫无作战经验的造反百姓时,即便获得大胜也毫不让人奇怪,若是败了,那才让人惊讶呢!”

    “太平道造反的地方涉及两淮、河南、河北、山东肥沃平原,这里都是世家豪门云集的地方,各世家豪门都有些精悍家丁家将,在各家族不断为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增援时,三人获胜不稀奇,叛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足,初时造反时士气正旺,一开始时是可以与朝廷抗衡的,但造反的百姓在遭受打击下,士气很难持久,最终肯定是要被各世家不断增援的卢植、皇甫嵩、朱儁击败的。”

    董虎说道:“叛乱骤起,皇帝肯定是惊慌失措,肯定是要让人去平叛的,若段颎没死,皇帝或许可以不使用外廷文武,由内廷来主导平乱,可内廷并无多少可用大将,只能使用被一再打压的外廷文武,只能对禁锢的党人赦免,外廷也会趁机竭力掌控权势,打压内廷。”

    “打压内廷,其实就在某种程度打压皇权,要知道篡汉的王莽不是内廷宦官,还有那大将军梁冀,以及陛下亲身经历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他们都不是内廷,要皇帝命的可不是内廷宦官,一旦被外廷文武掌握了天下大权,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极为危险的。”

    “所以,在外廷趁着这场反叛夺取权利时,内廷肯定会对卢植、皇甫嵩、朱儁使绊子、扯后腿,一旦三人因叛军人数优势、士气正盛时难以突破,就会对他们不断弹劾,皇帝也会为了今后的小命,趁机更换一两个将领,而这个时候就是叔父的机会。”

    董虎又苦笑道:“宦官不愿让外廷文武拿到所有权利,只要叔父稍微表现出意愿,内廷当会支持叔父任一主帅,但叔父的核心精锐只有一千,各世家豪门为了打压内廷,也肯定会不断扯后腿,如果在这个时候,叔父背后若无他人支持,战败几乎无可避免。”

    “叔父的最大的短板就是精锐兵卒不如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以及背后没有坚定权势支持者,而现在,叔父已经有了后戚、内廷宦官的支持,又成了并州刺史,可以抽调一些并州精锐,两个短板也就补上了,只是……并州兵卒精锐是精锐,毕竟他们也是与匈奴、鲜卑人干架的,只是叔父出任并州刺史太短,短时间内很难做到上下一心,但叔父也曾在并州任职过,也说不好叔父能否短时间内获得并州兵卒的认可,如果被并州兵卒认可了,虎娃去不去相助,估计问题都不是很大了。”

    董虎也挠头了起来,他也无法确定董卓能不能短时间内被并州认可,毕竟他所知道的事情里,董卓确实短时间内收服了那吕布的,进而短时间内吞并了丁原所领的并州军。

    听了董瑁话语里的“皇甫嵩、卢植、朱儁”三人时,他一点都不奇怪,所知道的真实中也确实是他们率先领军平乱的,可听了“并州刺史”后,他就有了不确定,不确定他还有没有必要领一万五千人入中原。

    华雄听着这番话语,眼中不住闪过讶然,但董瑁却神色如常,至于房内一些少男少女若无所觉,依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叔父成了并州刺史,咱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是继续留在临洮,还是返回西宁城?咱虎娃可是自作主张的给乡亲们分田了啊……”

    董虎挠头不断,分田的基础是五千临洮汉子前往中原戴罪立功,只有立了功,不要任何赏赐,朝廷才能不再追究杀官造反的事情,才能任由这些百姓占有田地,要不然,陇西郡太守李参这一关可不好过呢!

    看着董虎又挠头,董瑁知道他是真的犹豫不定了,将茶盏推到他面前,笑道:“想这么多作甚,来了都来了,先把临洮请罪平叛的奏表送上去,让朝廷做选择好了。”

    董虎正要点头,又想起一事来,说道:“五千戴罪立功的军卒正在山上砍树,虎娃已经让刘校尉……就是那个自称清河王刘蒜孙子的刘胜。”

    “在前几日时,刘校尉就已经向金城塞、冀县、雒阳送了信件,咱也让忠叔带着信件前往了河东,若要得到朝廷具体消息,估计需要半个月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