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万围歼十万-《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3)页
包括董卓在内,很少有人真正看到过董部义从厮杀,他们只是从战报上得知了些董部义从战绩,战鼓震天,所有将领全都出营观战。
五个千人步兵营六列军阵足以排列出两里横面,依照董虎的习惯,身为五千步卒统帅的孙牛居于右翼,直接掌控两千右翼,而中军两个营则由性格坚毅的董信担任,左翼一个千人营则由每每与孙牛争吵对怼的胡三统领。
董虎所用战法是罗马帝国习惯打法,罗马帝国与大汉朝是一样的强大帝国,巅峰的罗马帝国时,疆域比大汉朝最强盛时还要辽阔,但罗马帝国的巅峰时的军团人数才仅有三四十万人,这远远落后于大汉朝的军队数量。
在罗马帝国看来,中原王朝的两个州的疆域,只需要一到两个军团就足够了,也就是五千到一万兵卒。
罗马帝国巅峰军卒数量仅三四十万人,打一场战役也只动用一到两个军团,以至于每每面对远超自己数量的蛮人围攻情形,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往往是罗马军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罗马军团的进攻特性。
罗马军团的战术思想与中原王朝的战术思想不一样,罗马军团的主帅位置不是在军阵的中央,而是在右翼,这么做的原因是主帅可以随时转移阵地,转移到军阵后指挥中军或左翼军阵。
主帅居于右翼,可以随时转移,若居于中军阵心,主帅就没办法移动,一旦移动就会破坏围在中间的阵型,就会让军阵动摇,很容易让敌军实施箭矢阵中间突破。
罗马帝国的统帅在右翼,中军将领性格上必须是坚毅不拔,要像坚硬石头顶住敌人,左翼将领的头脑必须极为敏锐,不仅能察觉对方主帅的意图,同时还要与自己右翼主帅心灵相通,能够判断出敌我双方主帅进攻意图,随时配合己方主帅实施斜线战术。
罗马军团最善于斜线战术,以及斜线战术衍生的砧锤战术,这与中原军团常用的锥形(锋矢)战术、雁形阵、钩形阵不同,锥形、雁形、钩形阵都是建立在中军强大的基础上。
中原军团兵马数量较多,往往极为重视中军,是建立在中军不动摇的基础上,但罗马军团数量少,更倾向于进攻,毕竟人数较少,若是被动防御,早晚会被敌人用人数优势生生磨死,罗马军团更善于利用进攻来充当防御。
凉州人少,董虎也更喜欢罗马军团的打法,教授手下时,也是以罗马军团的进攻打法为主。
无论是什么打法,都脱离不了战场三原则,即二打一,二胜;输出面大的打输出小的,输出面大的胜;密集打稀疏的,密集的胜。
但战场上复杂,具体该如何打,需要看具体情形,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战鼓震震,得到了弓弩的五千临洮儿郎率先居于阵前,他们需要先射上几轮箭矢后,然后就会躲在披甲持盾重步兵身后进行抛射,或护在两翼。
十万人,漫山遍野,如同洪水猛兽一般汹涌滚动,看到如此庞大威势的阵仗,即便是张温、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也面色大变。
“放箭——”
无数箭矢抛射,一波又一波,五千临洮儿郎、五千重步兵,同时张弓射箭,但重步兵远比充当辎重的五千临洮军箭射齐整。
一波又一波,每一波箭雨带走无数头裹黄布条性命,但拿着木叉、锄头、棍子黄头巾们太多了,滔天洪水般狂吼呼啸涌来……
“射箭——”
箭阵前号令兵两眼紧盯着无数涌动潮水,见距离五十步时,挥舞着旗子转身就跑。
喊杀声震天、冲天战鼓轰鸣,号旗手再如何呐喊撤退,他人也是听不清,可看到人提着小旗子跑路,那还能看不到?
原本还射箭的临洮儿郎,全向着预留后撤兵道向后狂奔。
五千弓弩后撤,震天战鼓一顿。
“投矛——”
“嗡——”
敌人距离无数举盾兵卒仅有十数步,五千根重标枪远比弓箭杀伤力更加恐怖,如此近距离,重标枪能将没有甲胄、没有木盾的黄头巾生生钉在地上,即便是偶尔有人拿着块房门板,重标枪也能将木板刺穿,锋利的矛头透过木板刺入人的胸腔。
五千重标枪过后,密集冲阵前锋瞬间稀疏。
“拒阵——”
“轰——”
前排持盾手猛然转动盾牌,左腿向前倾侧着着身体,准备着第一波冲撞……
“轰——”
震天冲撞如同无形冲击波,数里外观阵百十大将不由提动了下缰绳,胯下战马更是焦躁踢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