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等刘晋元背完颜氏家训后。 张九龄和白贵心中都稍稍有些吃惊。 颜氏家训足足三万余字,字数可是一点不少,能背完颜氏家训,可见刘晋元的天资聪慧。 张九龄既然有心教刘晋元,自不会多加夸奖,只是勉励了一句后,又提问了几个儒经之中的小问题,解释字句。 刘晋元一一从容答解。 只不过随着越问越难,就开始有些答不上来。 “令子天赋异禀,少有聪慧。” “再教习一二年,参加童子科和明经科……或有斩获。” 张九龄斟酌用词,说道。 他不敢说刘晋元一定能中功名,只能模棱两可这般说道。如果说一定能中,到时候没中就是责怪他了。但他模糊用词,中了之后照样会感谢他这个老师,没中亦不会对他多家怪罪。 “唐刘宴,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三字经》 在古代,童子科很盛行,从上到下都极为喜欢神童。在唐代科举中,更是将童子科设为了常科。常科和制科的区别是,常科是一定时间就会考一次的科举,而制科是皇帝什么时候,想选拔人才,就开制科,制科可是几十年开一次,都不一定。 初唐四杰的杨炯就在显庆六年中了童子科,授予了校书郎。 “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新唐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童子科中能背出十篇文章的,就授予官职,能背出七篇的,授予出身。 “子寿说的不错。” “晋元天资聪慧,神通科是不难得的,不过我想让他在家继续苦读,打磨性子,等到时间,再去考进士科,更好一些……” 一声紫袍的刘幽求大步迈入客厅,笑道。 “见过刘相。” “见过刘相。” 白贵和张九龄两人起身见礼。 等刘幽求回到了刘府,果然气氛刹那间就压抑了不少。 没先前的轻松适宜。 “刘相说的不错,考童子科过早授予官职,确实不是个好去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