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从严治军-《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第(2/3)页

    李承乾拿起信封,开始看了起来。

    “八月份举行科举?”

    看到这第一条,李承乾心中还是有些无奈。

    白鹿书院虽然开了几个月,但底蕴太薄,连字都写不了几个,更别提去科考了。

    “黄门侍郎韦挺被封为太常卿和馈运使。”

    “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共同监国。”

    “…”

    这些情报,对于李承乾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所以他基本上都是一扫而过,渐渐就到了最后一条。

    “据营州都督张俭汇报,辽东半岛地形复杂、气候寒冷,不适合唐军进攻。”

    李承乾看着这条情报,开始思索起来。

    不得不说,张俭这个人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两个提议都说到了点子上。

    大唐征讨高句丽,最难得就是地形跟气候问题。

    高句丽地势狭窄,山地众多,在这里要想展开大规模的兵团作战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军队太多,反而是不利于作战的。

    但是唐军攻城,人少了如何能攻得下?

    这次征讨高句丽,然后恐怕得几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兵力,在地势狭窄、山地众多的高句丽反而难以发挥人数上的优势。

    再者,辽东一带气候寒冷,前隋皇帝杨广三次攻打高句丽期间,因气候原因冻死冻伤的士兵不计其数。

    因此士兵之间产生了厌战情绪,这也成为了前隋难以打下高句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论战斗力,唐军能够瞬间碾压高句丽。

    然而凭借着地形跟气候,高句丽愣是成了中原两代帝国心头的一根刺!

    但若是能搞定地形和气候问题,那拿下高句丽,就跟探囊取物似的。

    不过问题是…该如何克服这两个难题,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地形的话,似乎可以弄个游击战…”

    “至于这御寒?”

    御寒的问题,李承乾很早之前就想过。

    居家的话用煤炉子和蜂窝煤,但是出门在外,就只能靠棉袄了。

    棉花这东西在大唐还只是观赏性植物,或许偶尔能见到一两株,但制作棉衣,就必须得是大规模种植。

    普天之下,李承乾就知道高昌国有大规模种植棉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