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两肃三反-《明末:帝国崛起》
第(2/3)页
那些世家大户只能眼睁睁看着, 谁敢拦?
成都府里就有不信邪的要阻止自家家奴入籍,最后差点没被罚的倾家荡产, 还有的艺馆东家不肯放馆里头牌入籍, 最后艺馆直接被查抄。
这是武锐军是冯恺执意推行的大政,是一道奔腾向前滚滚不息的洪流, 谁想阻挡这股洪流,必然会被拍的粉碎。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不是勇气,而是愚蠢。
所以重庆的豪绅要比成都府里的老实的多, 而且成都府是先入籍后公审, 在重庆……
公审台上的血腥味道还没散尽, 谁敢在这个时候触冯恺的霉头, 武锐军前锋辎重军队开拨,但是骑兵和冯恺还没走捏!
重庆府的豪绅大户尽管已经把冯恺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个遍,但是骂完之后却只能徒之奈何。
谷栰
这些事务自有底下的人去处理,冯恺的重心自然也不可能只在重庆,趁着滞留重庆的这段时间,武锐军精骑四出,骑兵护卫着大量从成都带出来的读书人和步卒前往川南、川北其余州县,一时间各州县纷纷归附。
这就是冯恺要拥立蜀王为帝的巨大红利,当然也和地方官府对大明彻底绝望关系不小。
这和当初李自成出潼关,大军进入山西,山西各州府官员乃至各地镇守武将纷纷请降,其实是一个道理。
冯恺在成都蛰伏了四年,川外不清楚成都变化,川内岂能不知,面对兵强马壮的武锐军,甚至都不能算是投降从而导致大节有亏的情况,他们不降,难不成非要把武锐军吸引过去破城,然后大开杀戒才甘心?
乱世之年,民心思定,不管是什么样的官员至少都能清晰的判断大势,就算再蠢,难不成幕僚也是弱智?
冯恺连台阶都给你搬好了,你居然还不下,那真要找死,也怨不得别人,更何况你执意要找死,并不代表谁都愿意陪着你一起去死,当官的非要死扛到底,那得问问武将愿不愿意,武将想要以死尽忠, 那就得防着一点被当兵的捆起来当成投名状……
这就是大势, 难以逆转的大势。
这更是名份, 看起来无足轻重, 但是又极其重要的名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