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送财童子(求追更银票)-《重生之骄阳似我》


    第(1/3)页

    对于腾讯,李阳其实什么都可以放手。

    但唯独股权变更和融资这一块,他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超出自己控制之外的变动!

    放手,是因为马话藤目前的这一套团队,已经可以说是当下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顶级配置了。

    在产品开发上,不论是马话藤还是说张志东,都是国内软件开发领域绝对的高手。而在于日常经营方面,从后面看现在,许陈华也好,陈一丹也好,还是未来会加入的,腾讯五虎中的曾李青也罢,能力也都是相当突出。

    这人世间大多的情况就是这样,有的是时事造人,有的是人造时事。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马上就要起飞的风口,对于这些个有水平有技术的年轻人,李阳着实是没有什么能够插手腾讯业务的理由。

    他这个外行人,如果真说非要加入腾讯去管事儿,和马话藤争权夺利,去领导这些内行精英,那才真的是投资灾难。

    但是股权这一块不一样!

    因为他经历过未来,知道在腾讯的发展中,其实是有几次的失误操作,或者说是吃了大亏的股权交易的。

    最显著的,就是2001年马话藤缺资金,对外发起了一次融资。

    当时腾讯的用户已经超过了五千万人,腾讯正处于一个亟需资金更上一个台阶的阶段。而这个时候腾讯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赢利点,但是当时腾讯的财务已经是捉襟见肘,于是马话藤对外放出了融资请求,向包括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以及联想集团、雅虎中国、tom、以及当时最知名的商业管理软件金蝶等公司都发出了邀约。

    但是面对当时3200万美元的融资需求,这些公司和个人无一例外都迟疑了。

    这个天大的便宜,几经辗转落到了一家南非公司的手里。

    2001年1月,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园。

    一个美国年轻人乘着破旧的电梯,来到了二栋东四楼的一间办公室——腾讯最初的办公地点。

    这间办公室当时正聚集着全深圳最焦头烂额的一伙人,他们手握一个已经拥有几千万用户的软件,却掏不出钱来为它再多买哪怕一台服务器。

    几个月里,他们四处找钱,四处碰壁,拜访过中国当时所有已上市的门户网站,均被拒。

    当时正是互联网深冬,没人愿意花几百万美元去买一个他们认为“找几个大学生三个月就能做出来”的东西,即使对方已经是“贱卖”。

    没错,这几个年轻人就是马话藤和张志东一伙。

    而这个踏进腾讯办公室的美国年轻人,就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也是国际著名的传媒投资集团,南非mih集团中国区的副总裁,中文名叫网大为。

    mih当时已在美国纳斯达克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两地上市,他们1997年进入中国,还投资了脉搏网、华体网和易富财经网,但在国内却并不为人熟知。

    在当时,腾讯每天新增用户数是50万,已经相当于欧洲一个城市的人口。

    看中了这个增量,mih的网大为提出腾讯如果愿意被收购,mih正好在中国有家企业要ipo,他们可以被装进去一起上市。

    那一年的6月,mih以三千二百万美元购买了腾讯当时46.5%的股份。

    虽说靠着这笔救命钱,腾讯绝地翻身,同年就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公司,从此平步青云,走入巨头之列。

    但是从日后的成果角度来看,这一笔交易真的是血亏。

    mih在这笔交易上的收益翻了4000倍,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二百亿美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