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就由我们来承担此次舆论?” “如何是我们来承担?自然是【警危司】”。 【警危】五老从余瓜那里,知道特派指令,确实是下达给【警危司】的,但“行令人”却是保密。 所以,【兵统局】将火引到【警危司】身上后,警危司没有否认。 但【警危司】也列出很多事实,表明在执行【指令】当中,存在大量援救不及,这不是【警危司】不作为,而是实力所限,也是当时环境所限。 也就是说,“河真晃”被刺杀时,【警危司】确实行动了,然而,刺客实力太强,缉事员援救不及。 【兵统局】没有暴出【特派指令】之事,【警危司】自然也不会说出来,如此,公民们也就不知道此次事件,是【警危司】的行动。 移花接木式的“公关”,效果很不错,主要还是公民们对【警危司】宽容度高,并且很多公民都曾接触过“警危”事件,知道【警危】的运作内详。 风波随着时间推移,烟消云散,而【正统之剑】也选出新的魁首,这名魁首在鼓·动“人心”方面,逊色“河真晃”许多,很难成为威胁源。 在【兵统局】有心探究下,更多的特派指令浮出水面,有些特派指令的背后,【智脑】能推导出来,有些则推导不出来,比如“鲜于家”被灭之事。 此事其实在“宛京”也是引起轰动的,原本也是能霸占【虚网】热榜,但“河真晃”之事,将此事风头掩盖下去。 “粮种”特派指令时,赵君宗是事后销毁了所有“粮种”,但“鱼种”却是没有销毁,【大数据】也没有销毁“鱼种”的后续【指令】。 然后,看新闻时知道,就算他不销毁“粮种”,也会在【特派指令】下达当日之后的第六天,“锡京”会出现大面积的干旱。 “锡京”原本就是缺水的京府,【特派指令】下达的次日,那片蕴藏“五元气”能量的“粮田”,就会出现断“水”。 然后就是高温天气,断水持续六天,高温也持续了六天,致使那片“粮田”的“粮种”全部枯死。 也就是赵君宗不进行销毁的话,这片“粮田”也不会存活,那么,不知下落的“鱼种”,显然也是此种遭遇。 赵君宗关注了一下“宛京”的天气,宛京是江河密布的京府,水土防护若是不到位,就会造成“滑坡”之类的灾害。 而“鲜于家”的“鱼种场”,就是被“泥石流”掩盖,所有的“鱼种”都被生生的“闷”死。 “这就很强大了,居然能推演出自然天气形成的灾害”。 如果会造成普通民众伤亡,就必然会有【指令】下达,不一定就是阻止灾害,也有可能是疏散。 而若是没有将那些“罪”首缉拿或击杀,在这些延后的“灾害”发生时,或许就会被“罪”首们进行抢救,不是或许,是必然会被“抢救”,而且会很成功的“抢救”。 如此也就知道,【大数据】为何会在特派指令中,将“击杀”放在第一位。 从赵君宗接到第一个特派指令到现在,【大数据】一共产生49个特派指令,而他只执行了4个,不是不想多执行,是【大数据】只给他下达了4个。 其他17名特派缉事员,最少也有4个,最多的是6个,也就是18个特派缉事员,解决了这49个特派指令。 从【大数据】中可以知道,他们18个人,在成功执行指令后,等于挽救了大约31万民众的生命,但他们注定是要成为“无名”英雄的。 仍然是从【大数据】中得知,49个特派指令之所以会形成,则就全是【外邦】叛逆组织的“行动”。 虽然是不同的叛逆组织,但都是以造成【联邦】民众,大规模伤亡为目的,而达成这种目地的“收获”是什么,则就不懂了。 主要还是【大数据】,并没有去进行这方面的分析,而【大数据】没有,赵君宗自然也不会知道。 余瓜曾经问过赵君宗,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还没有恢复前世记忆,赵君宗的回答是,做一个对家族有用的人,余瓜当时听后却是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说了一句“保持适当的距离”。 那时一直不懂什么意思,如今却是有些懂了,不是让他疏远自己的亲朋好友,而是确亲疏关系。 有些求助必须通过亲人或者交情深厚的朋友,亲情或友情不到位的前来求助,则不能应允。 而他【连云区缉事局】把总消息透露后,就是按照“保持适当距离”这句话来做的。 “明京”建设不单单是各种基建,还有相关的配套以及人员,比如医疗人员、教师、督查员、水电机构人员等等,这些人都是从外部“调”进来的,但等同于“移民迁入”。 在以往“移民迁入”时,各个机构的人员都是走关系,避免进入“移迁”名单,如今却是走关系“调入”明京。 也不知是不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对【警危司】把总的权力有所误解,居然有人托他大哥赵君万,联系他,希望调入“明京”的学校。 哪个地区的学校不重要,有空轨,再偏僻的学校,生源都很充足,教师福利也不会打折扣,但最重要的还是能进“明京”。 赵姓家族买下大面积的土地,也就具有招聘相关人员的资格,这些人只有“务工证”,不能算是“移迁”。 但就算如此,也依然有人愿意花钱入职,只是赵姓家并不招聘外姓人,人员全都是本家的子弟,而赵家能如此快在“明京”立足,背后原因只要有心,也是能探查出来的。 这就是为何“教师”调动,会有人托关系找上赵君万。 当然也想直接找赵君宗,但没有相关的门路,赵君宗是拒接陌生来电的。 第(3/3)页